正事,姐妹們早已不滿,皆聯名上書給父皇,這一次孫掌事走到這步,也真是咎由自取。”

文思院在唐宋時期盛行,下設四十二坊,不過關於大宋文思院的記載,留存下來的甚少,公主說起文思院,杜娟倒是來了興致,只是這距離感該如何保持?孫掌事的事,杜娟不敢在公主面前妄議,在齊師傅和公主手中,京華坊也定能重振旗鼓。

和公主熟絡起來,杜娟不知道是喜是憂,不過如今掌事已換,在這裡也定能大展拳腳了,“新的掌事,想必大家都很期待。”

“齊師傅為人謙和,記得小時候他曾來過大名府,有些許印象。齊師傅廣羅天下奇才,只要真心鑽營的絹塑的,丹青書畫、繅絲絹布、金銀瓔珞等有能之人,都會成為他的門客,絹塑達十幾門門類,每一門類各自講究,齊師傅這趟前來,應有二十人有餘。聽父皇說,這次來京華坊的,大多都是齊師傅的門客。”

“如此甚好。”杜娟不知道自己技藝如何,原想在這裡看自己所學幾何,再帶小娘入坊,卻不想捲入了孫掌事風波。

公主未忘當日對杜娟的承諾,“姐姐,一會兒帶我去看看你那位妹妹吧,她若真有絹塑天資,納入京華坊也不在話下。”

“好!在此謝過公主。”杜娟恭敬的作揖,輾轉半月,這事算是有了著落。

“姐姐,你這番也太客氣了。”公主慚愧道,“當時立京華坊,原本就是廣納賢才的,京華坊對大名府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孫掌事執掌京華坊這些時日,機遇就不存在了,如今京華坊恢復往日盛景,想必大家也不用對京華坊有所忌憚了。”

若不是孫掌事閉塞關坊、消極怠慢,可能小娘已經成為了京華坊其中一員,而今機會是公主為大名府所有有才學之人爭取來的,雖不知在這裡能待多久,公主此番善舉,將推大宋絹塑進入一個新的繁華光景。

杜娟想到這裡,還是且珍惜當下,“京華坊一定會越來越好的,它還會流芳百世,我定與公主共進退。”

表決心?怎能說出這麼傻的話。

公主卻聽得進去,憨憨的拉著杜娟,“姐姐,你太好了。對了,你那位妹妹叫什麼名字?”

“杜小娘。”

“原來都是同姓,難怪你這麼上心,她的身上你一定是看到了彌足珍貴的東西吧。”

“嗯。小娘是真誠,很執著。”杜娟沒有說出內心的話,這幾次與小娘接觸,杜娟更想到了自己,這份真誠和執著,她到現在都堅持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