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是會有些時候,感覺心裡莫名其妙冒出些話,不得不說,不吐不快。
老母雞在下了蛋之後,總愛咯咯地叫著來回跑,狂奔,炫耀著。
這是動物性的象徵,被人們視之為膚淺。
巧合的是,很多人讀了一些書,識了一些字兒,就自以為知遍人間天下事,天下之能是道理,無出其右。
大徹大悟地指點一番,言論粗俗道理更是淺陋謬誤,還多的是洋洋自得,自以為遺世獨立般處在一邊。
書到了他這裡顯得辱沒了,他反能用自已的淺薄挑出一大堆毛病,自以為高論。
這些傢伙我覺得比老母雞好不了多少,甚至可以直接說更壞。
說真讓他們成為母雞,恐怕也大機率成不了母雞裡的學究,只能是最膚淺那一層次的老母雞。
這些傢伙在人群中的存在其實和老母雞真沒有多大區別。
唯一一點的微弱差別就在於,母雞是下了確確實實的蛋之後,才會滿世界地咯咯叫。而這些人往往連書都沒看完幾頁,就已然迫不及待的咯咯叫了。
這一點人和母雞確有不同,母雞大機率是先學會下蛋,後來才學會咯咯叫著炫耀。
而這些人(上文中提到的那些傢伙)大機率是先學會吹噓道生事,而後才裝著學習看書。
我想這是兩者之間的本質區別。
此類人傑先生大概是看著母雞咯咯咯叫著好氣幹雲,好不痛快。便也找要個下蛋的理由,哼著炫耀的小曲。
當然 只學樣子不學裡子,做什麼事兒肯定是做不到好。
母雞下蛋的時候,也是全神貫注,所有的羽毛我都直立起來,把全身的氣力都集中起來,最後咚地一下,在草蒲團上下一個蛋出來。
而這些沒有真才實學的傢伙也確實喜歡錶現自已,也確實愛在眾人面前,把自已想象成一隻母雞,用著全身的力氣把不存在的羽毛都站立起來。
周圍人也不少被這情景嚇到,但最後的結果往往是聚精會神“噗”地一聲放出個又響又臭的大屁。
這也就是這些人和母雞的不一樣,母雞咯咯叫是人家下了蛋。你也學著咯咯叫,卻不會下蛋只會放屁。
人不是雞,至少不是所有人都情願去做這樣一隻母雞。
真變成家禽,大家也多希望能做個能打鳴的公雞,會下蛋的母雞。
母雞下蛋咯咯叫個不停是膚淺,可不會下蛋的母雞隻是咯咯叫那是純粹的無用,而且極度招人厭煩,即使在母雞群體裡應該也屬於精神病那一檔次。
可人終究不是雞,最無用的本事到人類社會這反而能變得最有用。
愛說大話,假裝要下蛋結果放大屁這些人往往還站著不錯的位子,身邊還圍著一圈愛聽大話,聞臭味的猢猻。
也就是母雞們壽命太短,且不懂得細緻觀察。否則好歹要給神經病母雞下面再分出些層次位置,給這些猢猻們留著。
人類社會總有這麼一條鐵律,做得漂亮不如說得漂亮。
這本來違背規律,但在社會上又是不爭的事實。
所以哪怕一點點的謙遜也是要不得的,哪怕是母雞們也確實得慢慢觀察養雞場主人的性格和思想。
突然有一天,母雞裡出了一個另類,她懂得謙虛,覺得其他母雞咯咯叫的樣子膚淺到了極點。
所以她默默下蛋,從不叫喚。
如果真是如此,那比神經病母雞更低階的那些檔次應該就有了第一隻雞,而且是一隻最能下蛋的雞。
在雞場主人眼裡,雞下蛋後就應該是咯咯咯叫著的,而這個沉默有內涵的另類往往就會被最先殺掉,因為它們好像永遠都沒下過一顆蛋。
這樣人就以自已的眼睛和視角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