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上午,一家人出工的出工,上學的上學,家裡就只有趙有淑女士一個人在家,她正準備給雞拌雞食,卻怎麼也找不到放在灶臺上的那碗剩飯了,奇怪得很!等到上工的人都回家了,趙有淑女士問:“你們看見放在灶臺上的那碗剩飯了嗎?一整碗呢,別被老鼠吃了,多可惜呀!”一家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沒說話。馬國棟說:“飯怎麼會不見?真被老鼠吃了?”“不會吧!老鼠吃了碗應該在這兒,現在連碗都不見了。”趙女士說。一家人動手開始找碗,翻箱倒櫃,只有馬玉瓊沒動,她看大家找了一會兒,才吞吞吐吐地小聲說:“別找了,那碗飯我昨晚上起來上廁所的時候吃了。”“你吃了?為什麼不早說。”她二哥說。她媽媽說:“你昨晚上沒吃飯啊?起來上個廁所都又吃了一碗飯!”“人家肚子餓嘛!那兒有飯為什麼不吃?”馬玉瓊大聲說,帶著一點傲嬌的味道。“吃、吃、吃,你就知道吃!看你這麼能吃,以後哪家能養活你!”趙女士語氣有點加重了。一家人一聽,都笑出了聲。“姐姐就是能吃,她上幼兒園的時候把我留回家餵雞的飯也吃了。”這是馬玉蓮的聲音。原來,她們倆上村裡的託兒所的時候,說是託兒所,其實就是生產隊專門安排的人幫助出工的人們照看孩子的地方。馬玉蓮由於年紀小,剛送進託兒所,成天就站在託兒所大門裡的高門檻旁邊,倚著門,張著嘴哭:要媽媽,要媽媽。那門檻可高了,幼小的孩子根本爬不出去。她也不好好吃飯,正好,她的姐姐還不夠呢,她的那一份就被她姐姐吃了,她現在還要報這一飯之仇。聽了妹妹的“小報告”,馬玉瓊對著馬玉蓮大聲說:“誰叫你不吃呢!愛哭鬼!”馬國棟呵呵笑著說:“吃了好,吃了好,吃了就能長身體。”他們家就這兩個女兒,又由於小女兒身體比大女兒差一些,從小就愛生病,家裡人就對小女兒要偏愛些,養成了小女兒比較嬌弱的性子,而大女兒卻成了一個強悍的個性,繼承了他們家不屈不撓優良的基因。當然,這個強悍的個性更有後面生活帶給她的磨難鍛煉出來的。

“以後哪家能養活你!”這句話把馬玉瓊姑娘的終身大事也提上了日程,那時候我媽媽才十七歲。

馬玉瓊姑娘的大姑來了,給她介紹了一個她們院子裡的小夥子,小夥子精神,個兒也挺高,關鍵是家裡是瓦房,雖然是土牆,但頭頂上不是茅草啊!而且家裡負擔也不重,只有兩兄弟,兩兄弟都已成年,他是老大。這家條件配得上馬家的條件,可謂是門當戶對。但我們的馬大姑娘有點不願意,遲遲不答應,原因是長相不帥,一張大黑臉,還是絡腮鬍,看著就膈應,不養眼!當然,馬大姑娘怎麼會這樣說呢,是我替我媽說的,哈哈。

這事就擱下了,慢慢看吧!

一天,馬大姑娘又來到了她的堂哥家,給她的侄子們帶來了她媽媽做的乾魚,香香脆脆的。本來她媽媽要讓不出工的馬玉蓮姑娘來的,但馬玉瓊一定要來,原因是她和嫂子感情好,好久都沒見到嫂子了,想她了。他們的媽媽一向脾氣溫和,對孩子們寵溺,也就沒反對,再說,馬玉蓮可不想跑這麼遠的路。

來到這個生產隊,社員們正在給晚稻施肥,田間地頭一片繁忙的景象。他們兩兩成對,一個男社員挑糞水,把糞水挑到沒有澆過的稻子邊,力氣小的女社員就拿著糞瓢往稻子上潑,合作得天衣無縫。不得不說,這個生產隊雖然窮,但管理這兒的這個隊長卻很有能耐,也很懂農事,把活兒安排得井井有條,看著很有效率。

其間,有一對看著很年輕的社員,男孩(這個社員應該叫男孩,因為嘴上還沒毛呢!)挑著糞水,一走下插了秧的水田就站不住腳,在稀軟的水田裡東倒西歪、跌跌撞撞,看著就心疼,力氣小了。而和他配合的也是一個女孩。女孩看見他這樣,總是會去幫助他接住一個糞桶,然後用兩隻手提著糞桶的把兒,來到沒有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