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縣城到村子裡的新路,知道的人還不多,甚至導航都沒有這條新路的提示。

雖然這是五一節前最後一個工作日,縣城裡大部分機關的工作人員都無心工作,更何況小鎮上了。

但是來之前確認路況的時候鎮裡的領導知道了謝安宜會趁五一假期接走家裡長輩,便提出既然謝安宜個人和公司都捐贈了財物,不如搞一個簡短的答謝儀式,並且慶祝這條鄉村公路的通行。

這附近幾個鄉屬於省內的貧困山區,也曾進行過扶貧的專案,可是定位不準確,折騰了一番還是那麼貧,沒啥改變。

齊如君在前面開道,和在國道上來接他們的工作人員相遇。怕韓欣愈開的這輛車錯過了下國道的路口,他們就等在路牌下,浩浩蕩蕩的好幾輛車,讓人無論如何不可能錯過。

謝安宜跳下了車,這幾位領導裡面很有幾個她很熟悉,她高考得地區第一那一次,就是他們敲鑼打鼓把高考錄取書給她送到村子裡面來的。

還有一直和謝安宜接洽捐款事宜地工作人員,謝安宜他們的這一大筆錢雖然主要用在秀安村,可是這公路一修,山裡面的其他鄉鎮同樣也會受益。

何況謝安宜給他們提出來的規劃,以秀安村為中心,靠這條鄉村公路為紐帶可以帶動這周邊的經濟。對此不論上下政府都是在樂見其成的。

在當地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一行人驅車行駛在新修好的路上,徐依饒有興趣地看著對面像一條帶子一樣掛在山崖壁上的老路,感嘆著當年修路的艱難和行駛在這條路上的驚險。

“小愈,春節你送陳教授進村,就是開的這條路嗎?”她後怕地問兒子。

要是那會兒知道是這樣的路,別說兒子了,就連陳教授夫妻她也得勸一下,別來冒這份險。看著副駕駛座位上的謝安宜,她帶著微微的笑容安靜的坐在那裡,眼睛凝視著窗外的景色。

心裡不禁感嘆,能從這麼艱苦的地方以那麼優越的成績考進全國一流的學府,自身的經歷有那麼離奇,卻能做到榮辱不驚,她很好奇怎樣的人能教出這樣的姑娘。

想到這裡,窗外的景色便失去了吸引力,只想快一點看到謝安宜生活的村莊和養育她成人的長輩。

都提前得知謝安宜會在今天回來,不僅村子裡大部分村民都集中在普照寺門口地空地上,十里八村的鄉親們也都聚集在這裡,比山裡十天一次的大集還要熱鬧。

他們的汽車聲驚動了大家,廟門大開,三位爺爺迎出來。因為要到山外生活,他們都沒有再穿僧袍,而是換上了謝安宜提前給他們寄回來的衣服。

大爺爺陶明遠中式對襟褲褂,壽眉低垂頜下一部銀白的鬍鬚,眉目慈祥就像老年時的齊白石。二爺爺則剪短了頭髮,鬍鬚也刮的乾乾淨淨,白襯衫休閒褲圓口布鞋,看上去比春節回來的時候精神了許多。

變化最大的是三爺爺,他穿著一身嶄新到還有摺痕的軍便裝,像軍人一樣站得筆直。

儀式很簡單,但是氣氛是熱烈的。謝安宜,韓欣愈和齊如君三個人都沒參過這種類似的活動,而三個爺爺長期避世而居,很明顯並不習慣這種場合。

只有徐依,畢竟以前在機關工作過,後來陪著丈夫也出席過各種會議場合,這時候居然是她這個過來打醬油的成為了社交擔當。

雖然當地地工作人員,普照寺新上任的住持還有村子裡的村民們都熱情挽留他們留下來住一晚,明天再返程。可是謝安宜的那個小院很明顯住不下這麼多人,普照寺裡又有新的和尚入住。

再加上公路平坦又安全,不像以前的老路那麼危險。大家商量一番以後決定返回縣城去住宿。

一聽他們要去縣城,工作人員提前幫他們訂好了縣城最好的賓館,幸好這裡不是什麼熱門旅遊區,所以儘管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