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那會吧,實在是找不著什麼營生了,沒辦法了,才走了這麼一行,那會我吧,又瘦又矮,我長的晚,高中畢業那會吧,我看起來就跟個初中生似的,我到哪人家都不要我,逼得我是實在是沒法了,就滿是去找工作。不知不覺來到了一個叫潘家園的市場,我一看這一行行啊,都是古玩是吧,人來人往的,我覺得人多的地方肯定就有機會,我對這個東西呢,他也感興趣,我心想不行我幹這個得了。我為什麼有這個想法,就是因為我們家裡當時有一些銅錢,清朝的小時候吧,我也挺愛擺弄這個,我就想著把這個東西啊不行也擺出來,看看這個事能不能幹,如果賣了呢,我再進一點是吧,有進有出,這不就掙了嘛。我就在我們家找了有五六十個這種銅錢,騎上個破腳踏車,帶上了一塊布,媽的,還是一塊白布,我那會不懂這個,對於市場這點事吧,我比這塊白布還小白到了地方呢,也都10點多了,人正多呢,沒地方了,就撿著這個邊邊角角,我就給鋪上了,結果哈,那幾十個銅錢往白褲上一放,根本就不夠看的,跟沒有吧,它也差不多,那個罈子壓根就沒墊起來。從10點多擺到下午4點了,市場上基本就沒有人了啊,先別說賣了,有一個問的人都沒有,那天我連水也沒有帶,還給我渴得嗓子冒了煙了。但是我這個人吧,有個毛病,那就是倔,無論什麼事有多難,絕對不會把我這個心態幹滅了。接下來的那一個禮拜啊,我天天去,但是一個禮拜啊,一個也沒有賣出去,我尋思著這麼下去呢,他也不行啊,到時候通天一個也不出,時間全浪費了,我就收了攤子了,我就開始逛那個市場,逛了兩天,我不會賣,我會看的對吧,這一看,嗷嘛,天底下哪有那麼多簡單的事啊,這裡頭也有門頭啊。轉了這兩天呢,我認識了一個朋友,40多歲了,那會我管他叫郭叔,這個人吧比較實在,可能是看我小,他是真照乎了我一把,我從他身上呢也學到了不少東西,他就把一些經營的這個地攤這種小技巧吧,給我講了講,嚼了嚼我,他就說啊,首先那個攤子不能太單一,這個東西你別管什麼樣,最起碼你得讓人看著領導滿目,咱們呢不是古玩店也不用擺啊,既然是個攤子呢,鋪起來你就得砸,我沒東西它也砸不起來啊,市場上的這玩意我也批不起啊。那會我滿身就15塊錢,他就給我出主意,他說不行你下去收吧,然後就告訴我怎麼去收,去哪收,怎麼跟人搭話,有一些行話就教給我了啊,大概什麼東西能收,什麼東西不能收。那會呢,沒有現在這麼多假貨,尤其是個銅錢啊,銀元啊,是吧,在古玩市場呢,那這這種東西都不排好,那會古玩造假,誰要是造了銅錢姻緣了,都得讓同行笑話去,哪像現在呀,銅錢也成稀罕物了,就這麼著,我就學了個二把刀,帶著15塊錢下鄉收貨了。

在蜿蜒的鄉村小道上,我騎著一輛二八大槓顛簸著前行。陽光透過斑駁的樹葉灑下,在塵土中跳躍。眼神專注地盯著前方的路。他的心中既充滿了期待,又有些許緊張。

這次下鄉收貨,對我來說是一次充滿挑戰的冒險,

路邊是一片片綠色的田野和錯落有致的農舍,鄉土氣息撲面而來。我深吸一口氣,感受著這片土地的質樸與厚重。在這看似平靜的鄉村背後,或許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而他即將踏入其中,去揭開那神秘的面紗……第一次下鄉收貨啊,到了滿城有個叫神行鎮的地方附近,裡面一個村子。這是我人生中第一個收到的貨,是一個婦女賣給我的,什麼東西啊,他說他們家有一個祖傳的東西啊,是銅的,問我要不要,當時我說要啊,可以啊,沒問題,他就拿去了。拿出來了之後一看,先是啥羅鞭怎麼樣,捅到大傢伙知識盤點上了吧,啥是羅鞭啊,就是敲鑼的那個鑼,噹噹噹,敲鑼那個鑼中間的那塊敲沒有了,就是碎了啊,全是碎碴,就剩了這一圈邊了,我也不知道那個鑼怎麼那麼糟,人狠就瞧成那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