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軍隊?哈哈哈!\"諸葛雲怒目圓睜,聲音震耳欲聾,\"一八六零年時,英法聯軍縱火焚燒圓明園之際,你身在何處?你所謂的軍隊又在何方?而當太平天國風起雲湧之時,你又是怎樣的表現?身居高位者,理應憂慮民生;身處草莽之間,亦當心繫君王!可你呢?究竟有何作為?\"

兵部尚書臉色煞白,嘴唇顫抖著,想要辯駁卻又不知從何說起。他心中何嘗不曾想過奮起抵抗,但那撤退的命令卻是慈禧太后親自下達的,自已實在無能為力。然而,這話卻萬萬不可說出口,否則便是忤逆犯上的大罪。至於太平天國,不過是一群無知無識的草民罷了,只需隨意派遣一支軍隊便能輕易平定。

如此一來,兵部尚書陷入了有苦難言、百口莫辯的困境之中。\"我...我...\"他結結巴巴地試圖解釋,卻發現自已越是辯解,越顯得理虧詞窮。

接下來,禮部尚書站出來想要替他辯解幾句,但還沒等他開口,便被諸葛雲用他那義正言辭、有理有據的話語給辯駁得啞口無言。而吏部尚書、刑部尚書和戶部尚書見狀,則紛紛向前邁了一步,指責起諸葛雲來,說他太過狂妄自大、目中無人。

然而,面對眾人的指責,諸葛雲卻並沒有正面回應,而是巧妙地避開了這個話題,轉而開始談論起其他人的缺點與不足之處。

只見他滔滔不絕地說道:“邊遠地區的百姓遭受著饑荒之苦,生活異常艱難;某些地方又遭遇了水災或是地震等天災,可當地的官員們卻對此視若無睹,甚至還採取掩耳盜鈴般的手段妄圖掩蓋事實真相!更令人氣憤的是,即便是在這京城之中,居然也存在著那些欺壓百姓的貪官汙吏!這裡可是天子腳下啊,各位大人,你們身負重任,難道就是這樣履行自已的職責嗎?”

儘管諸葛雲的言辭有些粗俗直白,但其中蘊含的道理卻是淺顯易懂且不容置疑的。聽完他這一番話後,嬴政不禁感到一陣後怕,並暗自冒出一身冷汗——原來自已一直以來對偏遠地區官吏狀況的瞭解竟是如此有限!

此時此刻,唯有那位工部尚書一言不發地矗立於下方。他心裡十分清楚:這位名為諸葛雲之人乃是隨皇上一同入朝而來,其所立之處想必亦得到了皇上的首肯。既然如此,自已又何必去充當那隻出頭之鳥呢?畢竟,當面給人一個下馬威並非明智之舉。只要當今皇上並非無道昏庸之輩,那麼對於聖上的旨意,自已自當毫無保留地遵從。

同時,他也深知這幾位同僚皆為慈禧太后安插的眼線耳目。他們時常拉攏自已入夥,但每次都遭到了自已果斷堅定的回絕。於是乎,這些人心懷怨恨,便在方方面面對自已加以掣肘,使得自已執行公務時困難重重、舉步維艱。其實,他早已盼望著能看到這些人當眾出醜的狼狽模樣。

只見諸葛雲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以一已之力辯駁得五位大臣啞口無言、暈頭轉向。不僅如此,他還提出了一系列別具一格的構想與應對策略,令滿朝文武皆為之驚歎。這些奇思妙想是在場眾人前所未聞、見所未見的。

最終,那五位尚書如戰敗的公雞般灰溜溜地退回到佇列之中。而就在這一剎那間,諸葛雲宛如一顆璀璨奪目的明星,在朝堂之上大放異彩,成功地向所有人展示了自身卓越非凡的才能。

這五個尚書剛開始就被帶歪了,直接偏離了主題,被別人牽著鼻子走,這也難怪說不過。

嬴政站在高處,目光緊盯著下方的諸葛雲,看著他在眾人面前展現出如此卓越的才華和口才,心中不禁暗自歡喜起來:“這就是系統給的人才?實在令人驚歎!真不知另外兩人又將有何等出彩的表現呢……果真是不負口才 97 啊!其言辭犀利、邏輯嚴密且極富說服力,果真名副其實。”

然而,嬴政深知欲整頓官場秩序並非一蹴而就之事,需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