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1年,即史書所稱的初平二年,坐落在司隸校尉部的河內郡雍城縣內,有一處顯得略有些破敗的莊園——嬴家莊。

嬴家的現任家主,秦小烈,手中緊握著父親的遺書,眼神中滿是震驚。他竟然是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的後裔!依照遺書的指引,他在祠堂中找到了嬴家的族譜。族譜的頂端,赫然寫著秦莊襄王嬴子楚的名字,其後便是秦始皇嬴政,再接下來是公子扶蘇。而在族譜的最後,也就是第十六代的位置,寫著的正是他的名字——嬴小烈。

此刻的他,終於明白為何他們嬴家的祠堂裡,最尊貴的位置上供奉的是秦莊襄王和秦始皇的牌位。他小時候,父親曾告訴他,他們的先祖是秦始皇的親衛,然而現在看來,那都是父親為了保護他而編織的謊言。

秦小烈,或者說嬴小烈,在確認了自已的身世後,對著祠堂的牌位深深地行了一禮。“後世子孫嬴小烈,見過嬴家先祖,見過始皇!”他的心中充滿了對先祖的敬仰和對大秦的懷念。

回想當年,秦始皇舉策揚鞭,一統天下,那是何等的豪情壯志。那時的大秦,國土遼闊,兵力強盛,無人敢犯。而如今,他卻只是一個小小的雍城縣縣令,手下兵馬不過數百,想要重振大秦雄風,無異於痴人說夢。

然而,嬴小烈並沒有放棄。他記得自已來自後世,記得那是一個科技發達、人民安居樂業的時代。他相信自已可以用後世的知識和思想,來幫助這個時代的人們過上更好的生活。同時,他也深知自已身為嬴家後裔的責任,那就是要重塑大秦的輝煌。

就在這時,他注意到了嬴家的祖訓。“嬴氏子孫,在弱冠之前不得恢復嬴姓!”看到這一條,嬴小烈不禁長嘆一聲。先祖們到底經歷了怎樣的苦難,才會留下這樣的祖訓?然而,也正是因為這一條祖訓,他們嬴家才能在亂世中苟延殘喘至今。

嬴小烈深吸一口氣,決定遵從祖訓。他會在弱冠之年恢復嬴姓,並用自已的力量去改變這個世界的命運。然而,就在他準備離開祠堂的時候,外面突然傳來了急促的腳步聲和焦急的呼喊聲:“公子,不好了,匈奴人打過來了!”

嬴小烈的面色頓時一冷。他知道南匈奴趁著中原混亂南下 * 擾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但沒想到這次居然直接打到了他們雍城縣。他立刻走出祠堂沉聲詢問發生了何事。得知是南匈奴左賢王呼廚泉親自率領一萬鐵騎來襲的訊息後,他的眼中閃過一道寒光。“南匈奴!”他冷冷地吐出這三個字後轉身對蒙忠說道:“立刻集結所有人馬準備迎戰!”

若是城壁被摧,他嬴家莊地處北城之畔,必然首受其害!

不可!

無論局勢如何,雍城縣必須固守。

此刻,他策馬揚鞭,急速奔向雍城的城垣。

沿途之間,一份份戰報頻傳而至。

“河內郡原鄉縣城已陷,城內子民被呼廚泉下令屠戮殆盡,竟用百姓之首級築成京觀。”

“沁水縣城亦告失守,呼廚泉率南匈奴賊眾衝入城內,燒殺擄掠,惡行滔天!”

“野王縣城亦破,全城被南匈奴付之一炬,化為焦土。處處是斷壁殘垣,遍地是累累白骨。”

老僕蒙忠焦慮地言道。

“公子,原鄉縣、沁水縣、野王縣已相繼陷落於南匈奴之手,接下來便是我們雍城縣了。”

“雍城縣城牆殘破,以我縣區區數百之兵力,絕難守住。”

“老奴願為公子死守雍城縣,牽制南匈奴,公子速速離去!”

秦小烈屹立城頭,神色冷峻。

擁有兩世記憶的他,對南匈奴瞭如指掌。

187年,南匈奴遭遇滅頂之災,單于於夫羅向漢室乞求庇護。

漢靈帝憫其遭遇,準其留居幷州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