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王天翼真不愧是國之棟樑!”

長安,未央宮!

此訊息一傳到長安,劉宏整個人激動的都要蹦起來,頓時激動不已道。

黃巾軍雖然號稱,有著百萬大軍,但自從和漢軍開戰到現在,損失的兵馬也不少,大概有著二十多萬。

如今,王羽統帥七萬騎兵,一戰滅掉黃巾十多萬,這等於其他所有將領戰功總和的一半,這樣的豐功偉績,怎麼能夠不賞。

劉宏當即下旨,命令王羽率領麾下騎兵,全速趕往洛陽,務必確保洛陽不失,同時冊封王羽為舞陽候,領安東將軍一職;

與此同時,考慮到王宏領軍退往洛陽後,楊彪當即提出了,洛陽防務該以誰為主的問題,經過諸大臣一番討論後,這個主將不在由王宏負責擔任,而是有原來的鎮北將軍王檢翦擔任。

以他的能力,只要給他足夠的人馬,就一定可以守住洛陽,畢竟這可位可是跟從段熲南征北戰,青出於藍勝於藍的弟子。

解決完洛陽駐守主將後,劉宏又將目光放到了涼州上面,畢竟現在無法繼續徵召百姓參軍,劉宏只能透過徵調涼州駐軍,來為關中增加人馬。

曾經鎮壓過涼州叛亂,擔任車騎將軍的張溫出言反對,畢竟現在的涼州,戰亂還沒有平息,尤其是在近期,北宮伯玉、韓遂等叛逆份子得到羌族耶律阿保機的援助,戰力更是大幅度提升。

在徹底鎮壓叛亂前,如果輕易動涼州軍的話,以涼州軍現在的實力,很容易會被逆賊攻陷,到時關中可就腹背受敵。

見張溫如此說,劉宏也就打消了從涼州調兵的想法,然而就在這個時候,擔任司徒一職的王允,為劉宏獻上策略,那就是認命雁門太守秦溫為涼州刺史。

王允給出的理由,簡直就是無懈可擊,畢竟秦溫出生關中,並且也曾數次鎮壓羌人叛亂,若論在涼州之地的威望,也就涼州人出身的傅燮,蓋勳幾人可比。

只不過,傅燮現在在皇甫嵩身邊為將,而蓋勳雖然能力和在涼州的聲望足夠了,但是戰績就略顯不足,還不足以擔任涼州刺史一職震懾群雄!

當然,王允這話完全就是故意瞎扯,隨著他此話一出,在場的人精哪裡不知道,他這是準備削弱秦溫在幷州的力量,將雁門軍給掉到涼州。

不過,眾人雖然知道,但不會真點出來,畢竟王羽現在,非常得到劉宏恩寵,他們可以看破,但覺不能說破。

而一旁的張讓聽到後,心裡面瞬間火冒三丈,秦昊在很久之前就定下了復國九策,特意強調了幷州的重要性。

而且,秦家已經在幷州的雁門軍,立下了自己的腳跟,哪怕王家這個並南土霸王,也是難以阻擋秦家發展的腳步。

可是現在,如果秦家真的遷移到涼州,那所有的發展計劃將要被打亂,張讓怎麼可能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於是張讓當即推薦,董卓為涼州刺史,並列舉他擔任涼州刺史的種種好處,其中最重要一點,就是能夠快速鎮壓,畢竟董卓在涼州的威望不低。

他和王檢翦一樣,都在已故太尉段熲身邊為將,只不過,唯一不同的是,王翦是段熲的授業弟子罷了。

在張讓的勸說下,劉宏略作一番思慮後,便同意了他的建議,任命河東太守董卓為涼州刺史,越騎校尉劉表為金城太守,並讓二人立刻前往涼州坐鎮,不得有誤。

劉宏這樣做,自然也是為了相互平衡。

如今的王家,在王羽這位麒麟子出世後,已經慢慢露出那顆鋒利的牙齒,所以,也就需要不是本地人出身的秦溫平衡。

而劉宏最終選擇,策封董卓為涼州刺史,自然是為了震懾涼州眾勢力,畢竟後者在涼州有著很高的聲望。

而封漢室宗親的劉表,為金城太守,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