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太后和新帝在太后所在的安和宮裡等了半個時辰,總算把周太監給等到了。

周太監一出現就忙給兩人行禮問安,可趙太后已經多年沒得到家中人的訊息,如今想念得勁,趕緊免了他的禮,讓他快些把自己的見聞都說出來。

坐在一旁的小皇帝則抿著唇,心中不免生出忐忑。

他不認識母親孃家的人,可卻聽聞他們都是些農戶。甚至前兩日還有小宮女和小太監告訴他,那些農戶不通文墨、不懂禮儀,餵豬吃糞便然後又吃養大的豬。還說他們自私小氣,貪財短視。

似乎一切不好的東西都在他們身上。

小皇帝長到六歲都沒出過冷宮,他雖然早慧但對外界一無所知,他不知道那些宮女太監說得是真是假,卻真心擔憂了起來。

哪怕他從前沒做過正經的皇子,當上皇帝也沒多久。但處於權力中心的人耳濡目染之下,總會受到一些影響。

他敏銳地察覺到母家的出現對他來說興許不完全是一件好事,倘若趙家人實在不堪,恐怕會給自己惹出不少亂子。

小皇帝略帶擔心地看了母親一眼,在看清了她眼底的激動和高興後,就默默把自己沒有說出口的話嚥了回去。

沒關係,哪怕趙家人都是爛泥,但只要他們不惹母親生氣、不為非作歹,他也會好好照顧他們一輩子的。

趙太后絲毫不清楚兒子的想法,她離家實在太久,對於小時候的事情大多都記不得了,只有幾個兄長帶著她一起玩鬧的畫面如今還印在她腦海裡。

趙太后隱約記得小時候的她和二哥關係最好,因為二哥總會幫她做家務,大哥從不幫忙,三哥又很頑皮。

也不知道這麼多年過去,他們如今過得怎麼樣。

趙太后不自覺捏緊了手裡的帕子,心中打起了鼓。

似乎是看出了兩位貴人的緊張,周太監忙把自己這一個月來和趙家人相處的經歷和他們說了:

“娘娘的大哥一家有些坎坷,如今都出去討生活去了。留下二房和三房在村裡照料二老,二老年歲大了身體不好,所以暫時不能動身,三房夫妻留在了老家,專門照顧兩位老人,還特意為他們買了人伺候”

這是周太監和趙老二商量好的說辭,畢竟趙大寶和趙老大兩人離家出走的事兒好說不好聽,還是給他們留點兒顏面為好。

聽完了不太美妙的部分,接下來就全是好訊息了。

周太監這一路上沒少收趙家人的好處,也清楚他們一家都很有本事。哪怕是年歲最小的幼娘,都比京中不少權貴家的公子聰明不少。

他把這一路上的見聞跟說書一樣講給了趙太后和皇帝,像那些打獵、打山匪、採藥、救人,聽得這對天家母子連連驚呼。

說到山匪襲來的時候,趙太后瞪大了眼睛,嚇得攥緊了手裡的帕子。小皇帝也捏緊了拳頭,被周太監的話吸引了全部注意力。

等聽到江秋娘殺了山匪,還帶人闖進了山寨裡,把整個寨子的匪徒都剿滅乾淨的時候,母子倆忍不住連連鼓掌,雙眼都在放光。

趙太后更是驚喜道:“二哥竟然娶了這樣一位厲害的二嫂,我二嫂可真有本事!那我二哥呢,他如今如何了?”

“娘娘可算是問到趙二爺了,您都不知道二爺如今多有本事,他跟遊方大夫學了一手醫術,先前京城賣的最紅火的養神丹就是他做出來,而且趙二爺不僅自己做,還帶著趙家村的人一起做,趙家村的人如今都誇二爺一家心地好,帶著他們過好日子呢。”

周太監在漳縣停留了那麼多日,自然將趙家村的事情也調查了一番。在得知年初時候先帝賜下的那塊兒牌匾,正是給趙家人的。

幫扶村人是善、照料將他們趕出家門的爹孃是孝,願意將自己珍貴的丹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