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洛川府清河鎮上,照月河穿鎮而過,給整座鎮子帶來一種清新的水鄉之美。

葉老漢清早就撐著烏篷船出去打魚了,照月河裡生長著一種體型扁圓的照月魚,味道十分鮮美,用來做菜最好不過。

鎮上新開的那家饕餮樓就有一道用照月魚做的招牌菜,據說一經推出就引得鎮上不少人追捧。

好些富家子弟如今都以能吃上那照月魚做的菜餚為榮,只可惜饕餮的廚子每日做的菜數量不多,這些富家子弟們根本搶不過來。

旁的酒樓見此,也想做這門生意,把饕餮樓的客人搶過去。

一開始的確有不少人因為吃不到饕餮樓的照月魚而轉去其他酒樓,但嘗過味道的卻都發現哪怕是味道鮮美的照月魚,在饕餮樓的大廚手中都要比其他酒樓好吃上幾倍。

這些能去饕餮樓吃飯的根本不在意銀兩,在意的只是個口腹之慾。瞭解到兩者之間的差距後,富家子弟們齊齊放棄了其他酒樓,一心只等著搶饕餮樓的照月魚。

一時間整個清河鎮的照月魚都比從前貴了不少,葉老漢因此掙了一筆小錢,總算湊夠了給自家孫兒交束脩的錢。

小娃娃還是得讀書呀,不說別的,只說當今皇上的那位親表兄,當初就是從一個貧苦的農家子,一路讀書考中了狀元,如今已經成了大周最年輕的丞相,徹底地光耀了門楣。

這事兒至今都被百姓們當做鼓勵自家孩子勤奮讀書的故事,日日講給他們聽呢。

葉老漢也覺得這話沒說錯,他的孫兒也聰明著呢,要是能多讀些書,說不定也能做大官兒呢。

這麼想著,葉老漢又往河裡撒了張網,盼著能多撈些河鮮上來,哪怕沒有照月魚,只撈點兒尋常小魚回去給孩子吃也好。

他正盼著上魚呢,遠處有一艘烏篷船慢悠悠劃了過來。葉老漢一眼就認出了這艘船是趙老爺一家前不久才租下來的,提起這個趙老爺,葉老漢就有很多話要說了。

他們一家是半個月前來清河鎮的,因為覺得鎮子名兒和他們有緣,就在鎮上租了個院子,還租了一條烏篷船。

他們家幾個孩子時不時就要划著船兒,跑照月河上玩一圈。

有時候葉老漢撈上來的河鮮多了,趙家那個小公子就會從他這裡買些回去吃。

別的不說,這一家子出手是真大方,葉老漢能這麼快湊夠束脩銀子,也有一部分是因為他們。

小小的烏篷船裡,很快鑽出幾個熟悉的小腦袋。其中年紀最小,長相也最可愛的那個姑娘穿著一身鵝黃裙子,臉上一雙烏溜溜的大眼睛,看誰都帶著笑意。

幾個孩子瞧見葉老漢,齊齊喊了一聲葉爺爺,倒把葉老漢喊得有些不好意思,忙從魚簍裡挑出幾條魚往他們的烏篷船上送。

趙明榛哪裡敢收,之前他收了葉老漢的一簍蝦米沒給錢,被爹孃知道後就好一頓收拾,這次要是再不給錢,估計連家都回不去了。

他趕緊推拒了幾句,卻不了葉老漢塞的越發起勁兒了。

最後還是小妹幼娘站出來道:“葉爺爺不用著急,我娘今天想吃蝦了,要是爺爺等會兒逮到了蝦我們再來買,今兒就不吃魚了。”

葉老漢聞言這才收回了魚,撐著船打算去那河蝦多的地方尋一尋。

葉老漢的船緩緩離開只剩下趙家人依舊在河中慢悠悠飄著,不過船上三人本來就是出來玩兒的,倒也不著急,幼娘更是還有閒心趴在船頭上玩兒水。

趙五娘見此微微皺眉,幫妹妹把寬大的衣袖給收起來:“小心些,如今才四月份,河水還涼著呢,可別把衣裳弄溼了,免得生了病又吃不到你二哥做的飯菜了。”

被姐姐這麼一提醒,幼娘忙爬起來乖乖坐好。她可還記得剛跟著爹孃一起來清河鎮的時候,她因為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