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三年後,小皇帝已經長到了十五歲,也是時候要選秀立皇后了。

為了找出合適的皇后人選,趙太后請了不少人幫她參謀。不僅江秋娘被她叫進了宮中,就連一心禮佛的羅太后都被她拉來撐場面了。

不過兩人心中都清楚,羅太后只不過是來坐一坐,彰顯皇帝孝心的存在。至於皇后的人選,她是沒有插手資格的。

羅太后經歷了當初家破人亡的慘劇之後,也沒心思再跟皇帝和趙太后爭鬥了,這幾年一直在寢宮修心養性,倒是真修出一副好脾性來,哪怕被趙太后晾在一旁當成擺件,也不見有多生氣。

皇后是大周未來的國母,這個位置的人選自然要更加慎重。

一群人在那兒商量來商量去,但京中合適的貴女實在太多,好的裡面挑好的,也有不少端莊持重的擔得起國母的之位。

看了大半天畫像的江秋娘揉了揉眼睛,忍不住問一句:“娘娘到底想選個什麼樣的兒媳婦,若是沒有個準數,恐怕很難找到合適的呀。”

趙太后把她叫過來說了許久,也沒選出合心意的皇后來。江秋娘不想再白費功夫,索性先問個清楚。

被問及此事,趙太后也有些拿不準道:“我倒是沒什麼,只是想選一個你外甥喜歡的姑娘做皇后。偏偏我問他的時候他又說都好,始終不給我個準信兒。”

在自家人面前,趙太后說起話來十分隨意,把兒子好一通埋怨。

隨著皇帝年歲漸長,這位幼時境遇不佳的小皇帝也慢慢養成了堅毅冷淡的性子。喜怒不形於色,有什麼話也更愛憋在心裡。

別說是趙太后這個親孃了,就連日日跟皇帝待在一起,還教導他長大的太傅都有些弄不清楚這個徒弟的心思了。

不過這些話江秋娘聽聽就算,也沒有跟著趙太后一起抱怨的意思,而是道:“不若咱們先選出幾個最為合適的,再讓陛下從中挑選。從前娘娘問的時候,連個人選都沒給陛下,陛下哪裡知道他喜歡什麼樣的皇后呢?”

這話倒是說在了趙太后的心坎兒上,幾人一合計,很快挑選出了四位合適的貴女。

分別是威遠大將軍家的女兒、禮部尚書的孫女兒還有慶國公的女兒。

皆是京中有名有姓的大家貴女,模樣才華樣樣出挑。待字閨中的時候也親自辦過不少宴會,只看宴會上的情況便知,她們做事井井有條,封為皇后是半點兒不差的。

這三個人選報給皇帝之後,年輕的皇帝一開始並未太過在意,還是後面小幼娘進宮陪伴太后,說了句:“對待未來要相伴一生的人,最該好好選擇。如果那人不是你喜歡的,未來你每天每夜都要面對這個人,那會多不開心啊!”

這句話倒是點醒了皇帝,讓他從繁雜的政務中脫身出來,開始認真考慮起來自己的皇后人選。

差不多三日之後,皇帝總算選出了自己喜歡的皇后威遠大將軍之女榮明雪。

榮家世代從軍,一直鎮守邊關,所以有了威遠的封號。榮家小姐卻是自小長在京城,被榮老夫人帶在身邊教養。

榮老夫人也是國公家的小姐,嫁進榮家的時候邊關告急,榮家的男兒幾乎都上了戰場,還是榮老夫人一力將整個家給撐起來的。

所以京中對於這位老夫人向來讚譽頗多,老夫人也是個難得的明白人,有著雷霆手段也不乏菩薩心腸。

由她教匯出來的姑娘,想來不會差。

皇帝定下了人選之後,沒多久封后的旨意就從宮中傳出來了。

榮家雖然早知道自家的小姐是皇后的人選之一,但等一切敲定的時候也還是免不得有些意外。

畢竟那可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皇后,竟然這麼輕易就落在了自家姑娘頭上,難免叫人覺得有些不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