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病榻纏綿了整整半年之後,皇帝終於沒能熬過衰老,死在了夏初時節。

隨著大周第六位皇帝死去,整個京城都陷入了風聲鶴唳的氣氛中。

先是太子一方下令封鎖皇宮,不許任何人外出,後是禁軍生亂,據說喊殺聲持續到了後半夜都沒有消停。

等到京城百姓都察覺到不對勁,開始閉門不出的時候,皇后所出的七皇子不出意外地帶兵闖入皇宮,來了一出“奉旨討賊”的戲碼,捏著手中聖旨宣告眾人,言說皇帝早有廢太子之心,對方屬意的繼承人是自己。

太子一方對此早有準備,表示太子乃是先皇后嫡出,既是嫡長行事素來端正,沒有出過任何錯漏,賢弟沒道理廢太子,改立七皇子。

並反罵七皇子偽造聖旨,意圖謀朝篡位。

兩方勢力在皇宮中狠狠廝殺了一番,無數宮人因此殞命,不少年輕皇子也在這場混亂中被人蓄意害死。

皇后早有準備,悄悄藏了起來,任由太子一系尋了半天也沒找到。

最後這場宮變以太子一脈落敗,太子被七皇子親手誅殺而告終。

等訊息傳到邊關的時候,太子的勢力已經被皇后和七皇子清剿乾淨,只剩欽天監選定一個合適的日子,便可登基成為大周的新主人了。

事已至此,哪怕許多將領和藩王都不服氣,卻也無能為力,畢竟太子已死,成年的皇子要麼殘了要麼死了,哪怕餘下幾個未成年的也在宮變的時候遭了難,要麼容貌被毀,要麼直接被嚇成了傻子。

京中的文官們已經拜服在了七皇子和皇后腳邊,據說連新帝的龍袍都開始加緊趕製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誰又能站出來說什麼呢?

況且七皇子乃是繼後的兒子,如今先太子被打上了“謀反”的罪名,皇后那裡又拿出了先帝改立七皇子為太子的聖旨,如此一來任誰也不好多說什麼。

於是,先太子黨熄火了,純臣們安靜了,七皇子一黨整日裡唸叨著自己的從龍之功,就盼著他快些登基,好給他們分些甜頭。

所有人都忘記了,除了這些被擺在明面兒上的皇子,還有一位十六皇子正在冷宮中悄無聲息地長大。

皇帝駕崩的訊息傳遍了五湖四海,天下為之縞素,哪怕平頭百姓們連先帝的模樣和姓名都不知曉,卻也一副如喪考妣的模樣。

得到訊息的漳縣知縣裴周將收到的信函丟到一旁,心中卻沒多少喜意。

太子落敗,七皇子上位。

他當初就是因為得罪了七皇子才被貶到漳縣做官,原以為自己兢兢業業三年得來的好政績,能讓他被調回京城做官,不料太子竟沒贏過七皇子。

若是七皇子真的登基稱帝了,恐怕他這輩子都別想回京城做官了。

裴周嘆了口氣,知曉自己的未來已定。對於表弟的擔憂又上了一層樓,要知道七皇子一派也是表弟不肯回家的重要原因之一啊!

就在全天下都以為七皇子登基已經成了定局,甚至龍袍都做好了,欽天監也選定了合適的日子登基,一切都準備妥當時。

登基前一天夜裡,宮中忽然亂了套,七皇子遇刺了!

裴周收到訊息的時候,京城再度亂成一團,不少皇室子弟都心思浮動,以為先帝血脈全無,自己便有了可乘之機,能坐上那把龍椅了。

他匆匆去找了表弟孫秀才,將朝中的事和他講了一遍,問他如何打算。

孫秀才沒開口,而是先問道:“衛清嗣怎麼死的?”

裴周眼皮一跳:“你怎可直呼七皇子的名諱?若是被外人知道了,你的腦袋不想要了?”

“怕什麼,他都已經死了,難不成還能從地府爬出來找我索命?”孫秀才眼底滿是輕嘲。

裴周知道這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