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事沒有結局,那就順其自然,如果怎麼選擇都有遺憾,那就不要選擇。
順其自然四個字很輕易的說出來,但是真的很難做到,更多的是猶豫不決。是難以割捨。
我身邊的人分兩種,要麼一段感情七年為一個單位,要麼便不沾感情,各有千秋,無法對比哪種更好。
猶記得大家初相識,也是一個陽光特別好的日子,那天的陽光似乎格外的燦爛,大學沒有繁忙的課程,也沒有壓死人的考試,慢慢悠悠的像老年生活。也彷彿是為了幾年讀書放的假,也可能是踏入社會前偷的閒。
我們四個約著去動物園,介紹雙方的男朋友認識,迫不及待的分享幸福,那是一個白白淨淨的男生,給人第一感覺是夏日大雨過後的第一縷空氣,乾淨清爽,我跟我閨蜜說,這個男孩看起來真不錯,說話做事都讓人感覺很舒服。
關於那天的場景相隔好多年,我已記不太清,印象中哪個男孩挺靠得住,時間一晃七年過去了。
那天我在家裡買了好多小龍蝦,在家忙碌了一個下午,都說最高的待遇就是家宴,我約了朋友們在家裡吃飯,覺得更放鬆,看著身旁兩對,我不禁多喝了幾杯,我依舊是相信愛情的,可是我如今已物是人非。
那天的開場白,
“你睡了嗎?”
“沒有,馬上到家”
“沒事,我找你沒啥事,你不用急”
“你從來沒有這麼晚找過我”認識我閨蜜十幾年了,從來沒有午夜找過我,
“我分手了,我其實想的很明白,所有事情我都很清楚,就是一到晚上我就開始難過突然就感覺很孤獨。”
我前幾天還在感慨,大家的感情都要經歷七年之癢,才會步入婚姻殿堂。
到底什麼原因,這七年說放就放,我能想象前段時間她告訴我,終於說通父母見家長的那種喜悅,我在慢慢聽她訴說:
那天我爸找了好多飯店,力求環境和菜品做到最好,認真的對待這個事情。
我也特別開心,我爸媽同意我的遠嫁,願意給我們機會,雙方父母在飯桌上討論的特別認真,我覺得今年我就要結婚了,
說到以後我們發展這個事了,他是打算留在哪個城市的,我們結婚了,那我也是要去哪個城市跟他一起生活的
我爸媽就說那就在哪個城市買個房子吧,他爸媽說是這樣的,孩子在哪就買在哪,說首付的事情,
我爸媽說,孩子不容易,家裡能幫就幫,這買房也不便宜,得30萬,
他爸媽說,家裡有房子,一時也賣不出去,
當時討論在這裡,我覺得肯定要回去商量的,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嘛,
結果呢?我問她
一週以後,跟我提了分手,他爸媽說,我家裡人不親近他,
我也不願意陪他吃苦,可能他以後找一個願意陪他吃苦的人吧。
說了這麼多,我放棄不甘心,不放棄也知道沒結果,就這樣吧,我也不想接觸其他的人。”
“你說,他外面有人嗎?我又輸在哪裡”
我無法回答她這個問題,無法妄加評論不確定的事情,人都在權衡利弊,沒跟你在一起,就說明你不是他想要的。
七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會讓我們喪失重新認識一個人的能力,也會讓我們懷疑自已不如別人,會讓我們本來對積極的愛情產生了隨遇而安的態度,如果一段愛情需要退步,那便捨棄不要,退讓的感情未必會讓對方珍惜,反而有時得寸進尺。
一段正常的感情沒有退讓,只有心疼,心疼你的付出,我無法給予結果,愛的最高境界是心疼,而不是因為你陪我度過這麼久,應該陪我吃餘生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