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給予人七情六慾,感情豐富,卻給予人無能無力和無可奈何的蒼白感,如果沒遇見,如果一開始不是這樣,那麼最後的結局是不是比當下要好。
兩個人走著走著便有了分歧,走著走著回頭便發現對方面目全非,甚至有些許猙獰。
而人非聖賢 誰能無過。每個人都是普通人,人性這個詞語,它似乎是一箇中性詞,無法用它衡量一個人的好壞,人性畢竟是不可言說。
故事的起因是這樣的, 有一天挺無聊的,她去約了朋友打麻將,在麻將桌上收到另一位好友的資訊,讓她幫忙介紹一個男朋友。
她當時出於懶得應付,也報著試試看的心態,把一個男孩的微信推給了她,這個男孩為人義氣,又比較貼心,美中不足就是事業心不夠重,是認識很多年的朋友。
女孩的介入讓本該沒有交集的兩個人,有了交集,其實以前幫這位男孩介紹過,但都沒有結果,可能是沒有緣分。
加上好友的那一刻,兩個人就聊的比較熱絡,好友問長得怎麼樣,共同的好友都告訴她挺不錯的。
就這樣沒有管後續的發展,只管介紹,不管其他事情,在偶然的一次機會中,得知兩個人已經在一起了。
男生家裡得知談了物件,連忙把車提上日程,方便這個男生送自已的女朋友。
就這樣兩個人開啟了戀愛之旅,男孩往返兩個城市,沒有怨言,接她送她,在戀愛的一年裡,男孩拒絕了外地上班,選擇在家裡陪她,哪怕口罩時期都沒有停止送她的腳步。
感情升溫很快,說升溫就升溫,兩個人都很珍惜彼此,也很開心遇見彼此。
因為考慮了以後,所以便互相告知了家長,男孩這邊是一百一的滿意,女孩那邊有點嫌棄這個男孩的學歷,女孩是自考成人本科,就職於醫院,一個穩定但是收入不高的地方。
男孩中專畢業,後面一直在廠裡打工,家裡人覺得兩個人不配,開始幫女孩張羅著介紹另一半,一開始女孩迫於壓力同意。
但是她選擇實話實說告訴男孩,帶著男孩去見了相親物件,並且拒絕了這個相親的男孩。她覺得自已坦坦蕩蕩,可是在男孩心裡卻埋了一顆小種子。
其實男女的思維由此可見不太一樣,女孩以為這樣告知男孩,以後兩個人就不會因此發生矛盾,告訴他,自已是堅定的選擇他,他就是最好的。
男孩心裡覺得是侮辱他,如果不滿意,直接說就可以了,這樣的操作是想告訴他什麼,告訴他家裡人不同意嗎?
我問她後來,這兩個人怎麼樣了,她說兩個人後來準備結婚了。
婚前埋下得種子都沒有去讓他結過,結婚以後這不就是吵架的導火索?
人生永遠無法干預的是感情,它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哪怕你心裡清楚既定的結局,卻也無法阻止事情的發展方向,
兩個人在結婚時發生了重大的爭吵,第一次見面女孩的家長就表現出來強烈的不同意,沒有正式的見面,就讓她帶回家隨便吃點飯。
第一次的見面不夠愉快,女孩家長要求全款房子,男孩這邊滿足不了,女孩跟家裡也發生了爭吵,覺得自已的幸福為什麼要建立在這些東西的基礎上,兩個人感情好,什麼沒有呢?
其實誰都沒有錯,站在每個人的角度,每個人的立場都沒有錯,只是因為父母已經走過這條路,她想讓你走的輕鬆一點,男孩女孩也沒有錯,他們想要一個愛人,純潔的感情這也沒有錯,雙方都是對的,那誰是錯的?
錯就錯在兩個人遇見的時機不夠成熟,它給兩個人設定了一道又一道的關卡,新手村就足以淘汰很多人。
頂著壓力,男孩父母想,跟誰結婚都是如此,這個既然喜歡,那家裡人就幫忙,於是父母和親戚籌款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