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畫圖紙 (第1/2頁)
大明:百姓好才是真的好 原地繞圈圈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讓朱樉回西安,朱元璋知曉是必然的事情,除非他準備宰了朱樉這個兒子,否則一個剛就藩一年的親王,突然被召回應天,然後還日日夜寐東宮,
此事若是傳揚開來,怕是會朝局震動,難免有心人猜測,東宮太子的地位是否將會不穩,
在朱元璋的眼中,朱標繼位是必然的事情,此乃國儲,還是大明王朝的第一個接班人,更為朱家後世子孫之表率,嫡長子繼位絕不容失。
但眼下,朱樉迴歸應天之後的這段時間,為他帶來的諸多驚喜,說一聲德才兼備、英明神武也不為過。
他實在是想從朱樉身上,多挖掘出一些利國利民的“寶貝”來,所以讓他就這麼冒然放朱樉回西安,也是不捨得的。
最終,他還是沒有答應朱樉的請求,見朱樉說完了策論,便讓其退下了。
朱樉走後,朱元璋也沒有再次動筆批閱奏章,而是在腦中細想關於解除海禁與稅收之事。
別的不說,在朱樉的一通分析策論之下,他對於解除海禁還真愈發有想法。
若解除海禁真能充盈國庫,外加引來海外之技術,那麼於大明只會是利大於弊,如此哪怕將國家財政中心先往東南移上一移,
晚上一兩年再平定西南,貌似也不是不可以考慮。
況且朱樉方才除了提出海關稅,還有船稅以及車馬稅,這幾項若是能落實下去,大明財政也能富裕出一大筆來。
外加土豆若是能夠解決糧食壓力,那大明莫說平西南,徵東北,他有生之年說不定還能追一追蒙古帝國的版圖!
畢竟打仗打仗打的是什麼?
無非就是錢與糧,錢糧開道,士卒尚武,哪有戰之不勝的道理?
念及至此,朱元璋不禁咂舌誇讚道。
“嘖嘖,怪不得老二這小子能在西安做成生意,倒是有幾分斂財之能。”
然而若是讓朱樉知曉朱元璋要晚幾年平定西南的想法,必然嗤之以鼻,
哼哼,待小爺對軍械更新換代,不是真理在手,天下我有?
還晚幾年?
看了眼系統面板上那兩萬積分,哼哼,等這高爐能夠兌換出來,我給你老朱來一個萬人玄甲騎的驚喜!
到時候馬炮齊出,萬國臣服!
後世人還學個屁外語,那英語撐死了就是個華夏方言!
離開老朱辦公的華蓋殿後,朱樉直奔御花園的院子而去,日常看看土豆地的生長情況,
當然,現在也是看不出什麼的,但他還是得妝模作樣的去上一趟,
都不用想,老朱肯定在暗中給他安排了錦衣衛進行監視,所以這土豆包保衛者的工作,該做還得做。
划水似的這翻翻,那瞅瞅之後,朱樉在露出滿意之色點了點頭,作出一副一切順遂的模樣。
而潛藏在暗處的錦衣衛,也將朱樉的動作,盡數記錄在小本本上。
之後朱樉便回到了東宮他暫住的那間偏院,也沒回就寢的屋子,而是直奔書房而去。
鋪紙,研墨,提筆,
朱樉前世作為土木小子,畫圖之事自然信手拈來,只不過如今用毛筆作圖,難免不習慣了些。
有著朱樉的軍旅記憶,他自然對眼下的軍械發展多有所知,
現如今軍隊中的火器,最常見的乃是“火銃”,是元朝根據南宋“突火槍”演變而來,到元末時已經被廣泛使用。
但這玩意兒在朱樉的眼中,就如同燒火棍一般的簡陋,畢竟跟後世的全自動步槍一比,這火銃還真就跟冷兵器沒什麼差別。
但讓他以現在的技術,去造全自動步槍,那是想都不要想的,
莫說全自動步槍,就算是擊發槍怕是都做不出來,畢竟冶鐵技術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