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朱樉連恐帶嚇的動員,第二日還沒到午時,孟管家便帶來了全新的西安週報,這次裡頭的內容莫說之乎者也,整一個就是大白話,若是將給老百姓聽絕對沒問題。

朱樉滿意的點點頭,並指出了些許需要稍加修改的地方後,又遞給了孟管家一張紙道。

“老孟,這是本王閒暇之餘寫的故事,名為西遊記,這裡一共是四章的量,你拿去一通刊印了吧。”

孟管家當即雙手接過紙張,吹捧道。

“王爺真乃文曲星下凡。”

朱樉翻了個白眼道。

“這馬匹拍的太明顯了,下次多琢磨琢磨再拍。”

孟管家正色道。

“這都是小的肺腑之言,絕不摻雜半分虛假。”

“得得得,趕緊辦事去吧。”朱樉揮手趕人。

孟管家恭敬退下。

……

這第一期西安週報朱樉準備先刊印三百份,太多了賣不掉,太少了不夠賣,所以她估摸著這個數量應該差不多。

至於有沒有人買,他覺得壓根不用擔心,光是秦王府的名頭放出去,就有一些想要巴結秦王府的當地豪紳或是官員會買賬。

朱樉有自知之明,這第一期西安週報多半不會引起多大的反響,但只要這玩意兒成為了民間消遣娛樂的產業之一,那就有了相應的粉絲基礎。

只要有流量,還怕無法將流量變現麼?隨隨便便登個廣告,就能賺的盆滿缽滿。

流量變現的過程中,便會地方資本參與之下,讓這個產業變得穩固無比,且他作為西安藩王,西安境內說他最大都不為過。

這麼強硬的背景,且手握邊權,他發展起來的黎民報社壓根就不用擔心被地方資本侵蝕。

只要是這黎民報社的牌子立起來,到時候上頭刊登的內容就可以做很多有利於自己產業發展的操作了。

不過這得需要一個過程,朱樉覺得一個月的時間應該差不多就能做到,四期報紙下去,只要新聞內容不拉垮,一定能順利養出百姓日常聽報紙的習慣。

只可惜這個時代,認字者十個百姓裡頭能出一個都算是好的了,所以看報紙這個習慣怕是短時間內沒可能了。

……

轉眼半月的光景過去,朱樉的酒樓已經裝修到最後的收尾階段,調味品作坊也已經正式投入使用,這種調味品短則幾天,長則半個月就能從裡頭被生產出來,

唯一的問題便是,除了少數幾個外招的工人,調味品作坊的大多數工人都是王府莊子裡頭的佃戶頂上。

也採用流水線一樣的方式操作,分開不同的生產車間,讓每個工種只負責其中一個環節,並不參與整個製作流程。

這麼做主要有兩個原因,一的話自然是熟能生巧,大大提升生產效率。

二的話則是防止調味品的製作流程外洩,既然做,他肯定是想做壟斷生意的,否則還怎麼賺大錢搞民生髮展。

目前王府府庫裡頭的錢糧如流水似的往府外淌出,根本不見進項,對此孟管家不止對朱樉彙報過一次。

顯然孟管家的意思是希望朱樉短時間內最好不要再出現新想法了,否則朱爽若是一時興起再開展兩三個產業,以王府的財力也會有點吃不消。

為此,孟管家還曾提議,是否停止發放那些佃戶的酬勞,反正他們身契都壓在莊子上,人都是莊子的,不過是在冬天幹份活而已,不發酬勞也是可以要求他們做活的。

對此,朱樉直接冷著臉拒絕了孟管家的提議,並嚴厲警告他不要擅做主張,否則王府管家就別做了。

孟管家也沒想到這個明明很合理的提議,居然會招來朱樉如此大的不快,於是乎趕忙保證了絕對會按照正常工人的標準給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