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弟,你怎麼了?”這時,看見李隨在發呆,金時厚奇怪地問道。

“沒事,就是想起了一些往事,來,大哥,我們繼續吃。”說著,李隨就拿起一塊鳳梨吃了起來。

二人吃完飯以後,就去拜謝船主人我孫子太郎。

“感謝老人家的救命之恩,我二人銘感五內,他日有機會一定會報答老人家的大恩大德。”李隨和金時厚朝我孫子太郎深深地鞠了一躬。

“相逢即是有緣,說什麼大恩不大恩的?”我孫子太郎朝李隨二人慈祥地笑了笑。

“二位到了我的故土之後,如果不嫌棄地話,可以到我家做做客,我家鄉的壽司可是出名的很啊。”

說到這裡,我孫子太郎的眼中竟流露出一種悵然之情。

是啊,想想自己已經有五十多年沒有吃到過家鄉的壽司了吧,看著自己的已經染白的頭髮,真是“鄉音無改鬢毛衰”啊。

我孫子太郎所說的壽司指的就是日本的傳統美食。

中國和日本兩個國家隔海相望,在漫長的歷史淵源之中,兩個國家在作物種類和飲食風俗上相互影響。

但二者由於風土不同,所以兩國人民對料理口感方面的追求卻不盡相同。

中華菜系講究“色香味俱全。”而日本由於三分之二的土地是山地,而日本本身又是一個島國,四周環海。

所以他們有“山之幸”和“海之幸”的說法,他們崇尚自然,在料理上面特別注重食材的原味。

曾經有人說過,“日本料理有一條原則,即其美味不能超過食材原有的滋味。”

而壽司就是一道將食材本味發揮到極致的美食。

傳聞在亞熱帶地區的人們發現如果將煮熟的米飯放進乾淨的魚膛內,將其放入壇中,然後再置於地窖之中,那麼食物便得以長期儲存。

另外由於食物的發酵會使食物產生一種獨特的鮮味,這便是壽司的來源。

不過,當這種食物傳入到日本之後,日本人一開始是拒絕的,因為自古以來,日本人將稻米當做神聖的食物,再加上他們對肉食的禁忌比較強。

所以壽司在日本的發展經歷了艱難而又漫長的過程。

最終,日本人接受了這一美食,壽司也成為了和食的重要代表。

壽司分為12種,分別為卷壽司,太卷,手卷,細卷,軍艦卷,押壽司,握壽司,稻荷壽司,散壽司,江戶前散壽司,五目散壽司。

壽司做法簡單,日本人常用的米為秋田小町和瀛之光兩種。

不過在煮壽司飯時要特別注意米和飯的配比,此時米和水的比例是一比一。

然後再在煮好的壽司飯上加上由鹽糖醋(醋以日式的白菊醋作為基底)配比而成的壽司醋,不過這時候也要注意飯和醋的比例為一公斤熱米飯配比180克壽司醋。

醋最好一點一點的加進去,充分攪拌,此時米飯的顏色會顯得十分鬆軟油亮。

此時如果額外加入一顆檸檬或兩顆梅子,會使米飯味道更加清香。

根據食材的不同,還可以加入相信的佐味料。待米飯變涼之後,便可以開始製造壽司。

在壽司席上鋪好紫菜,然後依次放好剛才攪拌好的米飯,以及自己喜歡的肉食和時蔬。

然後將其捲起,利用空氣擠壓將其成型,然後用刀蘸水將其切開。

這時可以再根據自己的口味撒上不同的蘸料。

這時來一口可謂別有一番滋味。

雖然李隨和金時厚聽了我孫子太郎的話,有些心動,也想到日本去品嚐一下壽司。

但是,此時並不是他們還去日本的時候,畢竟他們是要到朝鮮半島有事要處理的。

這時,金時厚摘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