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冒出了一句。

“軍師還會教書?”聽了李隨的話,陳祖義大吃一驚。

“教公子應該是綽綽有餘。”李隨自信地說道。

李隨身於帝王之家,從小跟隨名師學習五經六藝,且皆有所成。所有他才深受朱元璋的喜愛,也因此在其父親死後,立刻被立為了皇太孫。說實在話,一般的教書先生的才學還真比不上李隨。

不過,李隨主動提出來教陳孝傑讀書並不是為了顯示自己有多博學多才。這裡並非久留之地,所以這些日子,李隨一直在想辦法逃離這裡。而直覺告訴他,教陳孝傑讀書,或許就是一個機會。

“不過犬子生性頑劣,恐怕他不會乖乖地聽你的教誨啊。”陳祖義擔心道。

“沒事,我自有辦法對付他。”

“那太好了,來人,去把孔夫子去給我請你。”陳祖義立刻對下人吩咐道。

過了一會兒,一位身著青衿的老者走了進來。

“先生,這段日子你辛苦了,從今天起,犬兒的功課就不勞煩先生了。先生就在我府上好好休息吧,答應給先生的報酬我一分不會少。”陳祖義客氣地對老者說道。

“家主這是何意?難道放棄了令公子的學業不成。”孔夫子疑惑道。

“那倒不是,犬子頑劣不堪,聽說今天他又打了先生,為了防止以後再出現類似的事,危害先生的安全。所以我特地等我這個兄弟來負責犬子以後的學業。”陳祖義耐心地解釋道。

看了看站在陳祖義身旁的李隨,孔夫子一臉狐疑:“他?家主莫不是在尋老朽高吧?”

“不知夫子何處此言?”李隨問道。

“就憑你這小小年紀,肚子裡能有什麼學問?讓你去教書豈不是誤人子弟嘛?”老者的語氣之中充滿了不屑。

“韓愈《師說》中曾經提到過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難道老夫子連這也沒有聽說過?看來先生真是好學問啊?”李隨冷嘲熱諷道。

“你這是在挖苦我嘛?好狂妄的小子。你敢接我三道難題嗎?如果你贏了,老夫就為剛才說過的話道歉。”孔夫子的臉漲的通紅。

“洗耳恭聽。”

“好,第一題。門外曲徑幽香,流水潺潺。你就以“小橋流水”為主題,作一首曲。”孔夫子的嘴角浮現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

他之所以會出這個題目,是因為明代文人講究學習漢魏盛唐,所寫詩歌體裁也多為絕句為主。

而曲原本是民間流傳的“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調”。隨著元滅宋入主中原,它先後在北平和臨安為中心的南北廣袤地區流傳開來。又被稱為“元曲”。

等到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曲這種文學形式也漸漸地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孔夫子更是斷定憑李隨這小小年紀,是斷不會對曲這種形式有多大研究的。

可是,李隨並不是普通的年輕人,他沉思片刻之後,一個完整的作品就在他的腦海之中浮現出來:“微風楊柳新芽,細雨青堤桃花,一岸野鴨影下。輕煙幽徑,小橋流水人家。”

雖然極不願意承認,但是這首詞的意境卻不得不讓孔夫子折服。細細品味之下,竟與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有異曲同工之妙。

“行,這題算你過關。第二題是考驗你的記憶能力。來,這是一本《金剛經》,全文共分為三十二品。我給你一柱香的時間,你只要能背下前二十品。我就算你過關。”

說完,孔夫子從懷中拿出一本《金剛經》遞給了李隨,然後讓陳祖義派丫鬟焚上了一根香燭。

這本《金剛經》是孔夫子今日剛從一個海盜手上獲得的。海盜出去劫掠的時候,有時候會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