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號稱八十萬禁軍,其實真正的禁軍只有三十萬,其他邊鎮之中的軍隊雖然也叫禁軍,但是大家更習慣稱他們為鎮軍,鎮守邊關的軍隊。只有遠離邊關地區各州府之中的軍隊才能稱之為禁軍的。而那些收編的難民則都編製成廂軍,哪裡有空閒的地方就塞到哪裡。
廂軍是啥部隊?說白了,就是連禁軍都不如的奴兵,是的是奴兵,近似奴隸的兵卒,給禁軍種地的種地,打工的打工,一旦被打上廂軍的標誌,那麼世世代代都無法出頭了,除非你武力出眾被禁軍中的長官看中,否則你全軍一輩子都是廂軍,也就是水滸傳中所盛傳的賊配軍。而事實上很多書中所描述的宋朝重文輕武達到變態的程度並沒有那麼誇張,啥所有的軍卒都需要刺配,其實真正需要刺配的只有廂軍,而犯人被髮配充軍也是被髮配到廂軍之中的。禁軍的地位雖然比文人要低賤很多,但是相比於普通百姓,軍爺兩個字還是稱得的。至少當兵的在地方搶掠幾個客商,只要不被文官們抓個現行,他們拿這些兵痞也毫無辦法。
不過就算只有八十萬禁軍,每個禁軍每月發餉銀平均兩貫錢總要有吧,每個月一百六十萬貫,每年至少就是一千九百二十萬貫,適逢閏月年,每年還得多發一個月的,兩千萬貫的軍餉,這還不算軍隊其他消耗,怪不得六千多萬貫的國庫收入不夠呢,要是擱在趙羽的演算法裡,六千多萬貫呢,打造精品軍隊可以打造多少?就陽方軍鎮這地方,不用多了,有一萬人這種兵員,人手一把神臂弓,總造價也不會超過一千萬貫,不敢說橫掃歐亞大陸,至少南北通殺還是很輕鬆的,啥蒙古人,啥西夏人,隨便兩隊三段射,一萬騎兵能近身麼?不過這也只能想象罷了,據孫九所說,陽方軍鎮能攢下這百多具神臂弓,那也是機緣巧合,整個大宋所有的神臂弓加一起,也絕對不會超過三千具,主要還是原材料稀少,但是普通能射百步的弩弓,大宋所有軍隊湊出三五萬具還是不成問題的,並且這些武器還都是編輯在冊的,那些各個軍鎮自己打造沒編輯在冊的更是多如牛毛。真正的數量絕對超過十萬具以上,但是這玩意的損耗率實在是太高了,一般弩弓能用兩三年就不錯了,真正打起仗來,一場千人的小戰鬥,損耗個二三百具弩弓以及三四百套兵器盔甲都是小數目的。反正報上去自然會給撥新的,雖然質量越來越差,但總算還有進項,甚至有些州府,這些活都是包給軍鎮的。
至於軍戶的稅收問題,孫九的解釋讓趙羽大感意外,擱在鳥絲身上他還以為宋朝的時候,軍戶是不需要繳稅的,其實真正穿越到趙羽身上,才知道,所謂的不繳納稅收,僅僅只限於軍人本人,他們的家人還是要繳納人頭稅的,並且種地還是要繳納田稅,唯一不需要繳稅的群體就是所謂的廂軍了,不過臉上刺字,被人當奴隸一樣呼來喝去的感覺絕對不好,甚至廂軍並不指的是男人,就連老弱婦孺全都是廂軍編制的,而廂軍最好的命運也莫過於跟上一個好的禁軍頭領。就像是陽方軍鎮,一千鎮軍可以配給一千廂軍為輔兵的。說輔兵算好聽的,其實就是給配一千奴兵,但是陽方軍鎮中真正配給到的只有五百廂軍,戰鬥減員幾年之後,一直就沒再補充過。為啥?
這就要說到大宋這個奇葩國度了,擱在幾十年前,廂軍就是包袱,甩都甩不掉,是啊,換作是哪個長官突然手下多了幾千上萬張嘴等著吃,估計他也得頭疼。但是自從發現廂軍可以產出之後,這個情況就悄然改變了。手下廂軍也是軍啊,軍不需要繳納人頭稅啊,雖然他們不需要繳納田稅,因為他們沒有田地。但是他們能種地啊,哪個官員家裡不是良田百畝以上啊,大一些的官員,名下萬畝良田都是有的,官員名下的田地是不需要繳納田稅的啊。並且這些田地租給佃戶種植,租子只能收一部分,畢竟佃戶們要生活,佃戶們也要繳納人頭稅,這些都是錢,一人一年一貫也不少的。而讓廂軍們去種植,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