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伯下車後,回頭向李雲帆和沈從文揮了揮手,臉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
他知道,這次的事情多虧了他們的幫忙,自已的兒子才能順利地進入《時代先鋒報》工作。
他邁著穩健的步伐走進了家門,背影在夕陽的餘暉中逐漸消失。
“雲帆兄,你覺得陳伯的兒子會不會勝任財務管理的工作?”沈從文這時突然問道。
“應該沒問題。”李雲帆看著陳伯的背影回答道,“陳伯這麼多年一直在我父親手底下做事,眼光和判斷力都不會差。”
“他的兒子既然能幫他打理家族的一些事務,那肯定也有一定的能力。而且,我們也會給他足夠的支援和幫助,讓他儘快適應新的工作環境。”
“走吧,咱們準備出發吧,潘玉良那邊估計還有不少事情需要我們溝通。”
……
1921年,上海正值民國時期的繁華年代,西方文化與中國傳統交織融合,城市面貌日新月異。
上海設計學院作為當時國內頗具聲望的藝術學府,坐落於法租界的心臟地帶,周圍環繞著各式西式建築,彰顯出這座城市的國際化特色。
李雲帆駕駛著一輛黑色的福特T型車,緩緩駛向設計學院的校門口。車輛穿梭在石板路上,激起一陣陣石子飛濺的聲音。
路邊的梧桐樹鬱鬱蔥蔥,陽光透過樹梢斑駁地灑在地面上,給這個初夏的午後帶來一絲涼爽。
校門口,學生們絡繹不絕,有的騎著腳踏車,有的步行,他們的服裝多樣,既有傳統的長衫馬褂,也有西式的西裝革履。
李雲帆和沈從文下車後,便融入了這股青春的潮流中。
二人步入了熱鬧非凡的校園,四周是青春洋溢的學生身影。
他們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沿著鋪著石板的小徑前行,兩旁的樹木鬱鬱蔥蔥,為這所充滿活力的學院增添了幾分靜謐。
他們來到了一棟裝飾簡約的教學樓前,樓內傳出陣陣畫筆在紙上劃過的聲音,伴隨著偶爾的談笑聲,顯得格外和諧。
李雲帆和沈從文步入樓內,只見走廊兩側掛滿了學生的畫作,色彩斑斕,風格各異。
正當二人沿著走廊深入,目光被一幅幅生動的畫作吸引時,耳邊突然傳來了一陣輕快的腳步聲,緊接著有人喊道:“潘玉良!”
李雲帆下意識地回頭看去,只見一個年輕的學生正急匆匆地朝這邊走來,手裡還拿著一疊畫稿。
他立刻意識到這可能是在叫潘玉良,於是拉了拉沈從文的衣袖,示意他跟上。
兩人加快腳步迎了上去,正好與那位學生相遇。李雲帆微笑著開口:“你好,請問你是在叫潘玉良嗎?”
學生有些驚訝地看著他們,隨即露出疑惑的表情:“對啊,怎麼了?請問你們是?”
學生打量了一下李雲帆和沈從文,似乎在評估他們的話是否可信。他注意到兩人衣著整潔,舉止得體,不像是來找麻煩的。
他猶豫了一下,然後點了點頭:“好吧,我可以帶你們去找找潘玉良。不過她忙不忙就不知道了。”
李雲帆和沈從文連忙表示理解,並感謝學生的幫助。
他們跟在學生身後,穿過走廊,沿著一條樓梯向下走去。周圍的環境變得越來越安靜,只有偶爾傳來的腳步聲和微弱的談話聲。
走廊的盡頭,一扇半開的辦公室門透出溫暖的燈光。
李雲帆和沈從文跟隨著那位熱心的學生,悄無聲息地靠近。
他們可以清晰地聽到潘玉良和她的老師之間的對話,內容似乎關於即將到來的藝術展覽和作品的細節。
突然,門被推開,潘玉良從辦公室走了出來,她的眉頭微皺,顯然是在思考著什麼複雜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