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寄希望”酒店像是坐落在公園內,一出門兩邊竟然能看到綠色的草坪,草坪上還有不少放置的竹椅供人落座休息,三三兩兩的男女坐在那裡談笑,時不時還有機器人給他們送去酒水小吃,看起來悠閒極了。

林想沿著指示牌往外走,一路上漫無目的的閒逛,就像是一個身在異國他鄉的人,努力對比著這裡跟上輩子的世界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首先不一樣的地方應該是交通構造,這裡的紅綠燈極少,走了大半天也只看到一個,要想去馬路對面只能走天橋或者隧道,雖然麻煩點,但幸好天橋隧道數量很多,而且每座天橋上都不是林想印象中的那種灰白色調。

他記得上輩子這種天橋都是用鋼筋水泥做成的,需要走很長的樓梯,然後上面經常會有人在上面售賣點什麼,要是遇見人多的話就會特別擁擠。

另外,以前的天橋在面向馬路的那兩面,經常會有很多廣告,顯得十分雜亂,談不上任何美感。

而現在的天橋則不一樣了。

首先,林想走過的這一路,遇到了七八個天橋,每一個天橋都有不同的主題,有小溪流水,落葉繽紛,林間小道,海底漫遊等等。

林想每個都試著走了一遍,說是走其實不然,這裡每一個天橋都是電梯驅動,就跟傳輸帶一樣,你站上去它就會緩慢的將你帶上天橋,當然,你也可以自己走上去,這樣速度更快點。

林想站在小溪流水主題的天橋上,感覺就像站在一條小溪上,腳下踩著的是石頭,旁邊都是溪水,假如你走動的話,每一腳的腳下都會生出一塊石頭,還蠻有意思的。

當然,最特別的是天橋橋面上都有電梯,林想記得上輩子的天橋也有不少有電梯,但都是負責把你帶上去,你需要自己走到對面,然後再走下樓梯,這樣就到了對面。

而這裡的天橋你可以全程不用動腳,站上去它就會把你帶到對面,這樣不單單是省力,更關鍵的是,上面沒辦法站人了,你必須得時刻走動才能一直保持原位,這種設計就註定這上面不會有任何的小攤販,所以哪怕在人多的時候,也絲毫不會發生擁擠。

林想來回體驗了好幾個天橋,越看越覺得新奇,他想再去看看那隧道里會是什麼樣的呢,於是他往前走了走,找到一個叫居樂街B19號隧道就走了進去。

隧道的入口是跟天橋一樣的電梯,但是跟天橋不同的是,這裡的電梯下到隧道里了就沒了。

一進隧道,林想又一次被震驚了,隧道里正飄著白雪,隧道的走道兩邊有劃白線,一些攤販正蹲坐在白線內,林想仔細看才發現這飄雪的世界是螢幕效果,但是這種螢幕效果竟然跟真實的世界一樣,根本沒有螢幕中的那種違和失真感,跟他上輩子見的那種一堆螢幕搭建起來的顯示天差地別,無論是光影還是透視,真的就跟真實世界一模一樣。

更絕的是溫度,隧道因為處於地下,溫度會天然低一點,所以林想剛走進來才會那麼震驚,那一瞬間他第一感覺就是這裡怎麼會下雪呢?

而不是這雪是不是假的,是這隧道的主題吧。

等緩過來後,林想才慢慢打量這隧道里的小攤主,這條通道內大概七八個攤販,他們都是背靠隧道兩天,擠在一條白線內,應該是這裡規定的攤販不能超過白線,就連他們擺的攤位也無法超越白線。

林想走到幾個攤前打量下他們都賣的什麼,攤主一見他過來,都禮貌的向林想打招呼:“需要我向您介紹嗎?”

林想擺了擺手,微笑著示意說不用。

一連看了好幾個攤子,快走出隧道的時候,白線內有個擺攤的老闆,大概30來歲的中年男人,見林想過來了,主動打招呼問:“您好,我冒昧的問一下,如果有任何不妥的地方您跟我說一下就行,我剛才看您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