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沒有小事。
小事也是大事。
但全國方方面面的奏疏,多是常例慣例,有前跡可尋,只需要按章辦事即可。
這種就不用交給唐清安看,只需要抽查翻看。
而且,隨著內閣總理之職的問世,唐清安也做了明確的規定。
擔任內閣總理的人選,必須具備主政過一方的經驗,而且大考之中為優的官員。
當訊息傳開後,令很多人動容。
別看只是恢復一個職位,但其中的魄力可不是普通人具備的。
……
“衛王是親手打造出金江鎮的人物,能有此種胸襟倒也不足為奇,國主幼小,有衛王當國,國家之幸也。”
兵部尚書賈雨村言。
“國家難,百姓難,而治國安民者,令天降糧種者,衛王也,順應天命,當國富民強。”
戶部尚書張琪言。
“唐賊欺君,先皇之賓疑點重重,而先太子落水更是陰謀籠罩,唐賊實乃竊國之大盜,必將引來國家災難。”
致仕前閣老劉一儒言。
……
而唐清安顧不上劉一儒,也懶得理會他。
殺了他容易,反而是成全了他。
越是這種言論,當國家興盛的時候,才是最好的明證。
活著的劉一儒就會成為笑話,能越發向世人證明唐清安的正確,與唐清安的胸襟之寬廣。
前明朱棣殺了方孝孺,並沒有多大的好處,也不影響永樂盛世。
劉一儒行將就木。
身邊無權無人,掀不起什麼風浪。
只要他敢違法犯忌,以法度殺他,比以私恨殺他才是正道。
所以有人盯著他。
劉一儒也很聰明,說歸說,卻也不敢亂來。
每日守著薄舍,來看望他的門生也越來越少,已經到了人人嫌棄的地步。
此人。
倒像是一面鏡子。
看望他的人越少,說明自己做的越好。
而看望他的人越多,說明自己有了差錯。
大週五十萬精兵在手。
拔劍四顧心茫然。
敵在何處呢。
不日。
唐清安成立三大海軍。
在成軍的當天,請了海外的賢者一起參觀海軍。
朝鮮使者,日本使者,安南使者,暹羅使者,英吉利使者,法國使者......
真正的萬國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