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洞內的植物冷光彷彿無數只螢火蟲佈滿了石道,熒光點點,又仿若星的流河,燈的長陣。

所謂的冷光,指的就是熒光或者磷光。在自然界中許多生物都能發出冷光,如一些細菌、真菌、蠕蟲、昆蟲還有魚類,但這些動植物發出的光都不產生熱量,故被稱為“冷光”。

湯圓對這些發光的小植物充滿了興趣,用小爪子左右撥弄。

“小心有毒!”我趕忙將湯圓抱起,把它揣進我的衣服裡。

至於毛球,它看到這些發光植物唯恐避之不及,小短腿一會兒伸一會兒縮,就像過雷區似的樣子十分滑稽。

“這裡竟然有這麼多的鬼菌和燈草,這些可都是稀有物種呀!”我不禁感嘆起這座地宮的手筆,單是一條墓道就讓我大受震撼。

自從上一次我和舅舅從無稽山回來之後,我突然開始對房間書架上的那些古書籍產生了興趣,前前後後已經看完了三分之一,其中我最感興趣的一本書叫做《萬物語》。

聽舅舅說,《萬物語》這本奇書是明朝初年一個屢試不中的落第書生,心灰意冷之下開始寄情於陰陽鬼怪之說,走遍大江南北,盡訪名山古澤,將眾多怪力亂神之事和奇珍瑰寶都記錄了下來。原書分為十篇,如今大部分都已遺失,只留下三篇半,分別是《鬼木篇》、《陰蟲篇》、《冥怪篇》,還有半篇叫做《千棺錄》。

其中《鬼木篇》當中就記載了許多離奇精怪的植物,古人難以解釋,便把它們都當做“鬼木”。我在好奇之下找了許多資料,發現《鬼木篇》裡記載的大部分植物都能在現實中找到原型,感覺十分有趣。

這種像是油紙傘狀透明發光的小蘑菇被稱為“鬼菌”,又名熒光蕈。這是一種極其稀有的真菌,看上去甚至像是現代工藝品。它們會在黑暗中發出一種幽綠色的微弱光芒,人們在黑夜中看到這種詭異的綠光,就把它們當做了“鬼火”,因此心生惶恐避之不及。

而旁邊紅色發光的這種蒲草,也叫燈草。這種蒲草的葉瓣外部長著一種銀霜似的晶素,就好像是撒上了一層銀粉。在黑暗中,燈草葉瓣上的晶素就會閃閃發光,仿若無數燈盞。

這些植物都極其稀少,想不到在這沙漠之下的地宮中,竟然會有這樣一條長滿熒光植物的溶洞。

我繼續往前走,出現的植物讓我越來越吃驚。

“燈籠樹!”

“夜光樹!”

“月亮樹!”

……

我感覺自已進入到了一座熒光植物的博覽館。

燈籠樹,這是一種能吸收儲存磷元素的樹,到了黑夜中能夠釋放出磷化氫自燃,遠遠望去,一團團淡藍色的磷光,酷似一盞盞閃爍的小燈籠。

夜光樹,又叫照明樹或魔樹,一到夜晚就成了火樹銀花,光源就在於根部,樹木越大,磷光的亮度就強,一碰到空氣中的氧,就能放出一種沒有熱度、也不能燃燒的冷光來。

月亮樹,它的葉片邊緣發出小半圈熒光,好似上弦月的弧影,在黑夜中猶如月上樹梢。

“這些植物究竟是怎麼在地底深處存活下來的?”我對這座地宮愈發感到好奇。

四周的洞壁像水波紋似的,常年累月的溶岩水把洞壁打磨成光滑的石幔,不時有一滴滴的水滴從洞頂的鐘乳石尖落下,“滴答”一下打破了洞裡的靜謐。

“這裡好像是一個原始的地下河道!”我摸了一下洞壁上的石紋,黏黏稠稠的,但十分溼潤。

其實沙漠並不是缺少水分,曾經有專業地質團隊做過考察,這片巨型沙漠底下有著豐富的地下水資源,儼然就像一片地下海洋。尤其是巴丹吉林沙漠中密佈的上百個湖泊,被稱為“沙漠之眼”,在如此巨大的蒸發量下卻永不幹涸,成了地質學中一大難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