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的目光緊盯在壁畫中央的那個神秘物品,緩緩說道:“《述異記》裡有過記載,說越國有一種風俗,每年的農曆八月二十五,所有越國人必須停止一切生產活動,專門用來祭祀防風神。”

“防風神?我怎麼沒聽過有這個神?”我撓了撓頭。

“沒聽過也正常,所謂防風神也就是防風氏,是上古神話裡的一個人物。傳說他是一個巨人,有三丈三尺高,被認作是吳越地區的祖先神。而且防風氏是協助大禹治水的第一功臣,護佑生民,嫉惡如仇,還幫助大禹制定了律法。”

“後來大禹想把君位傳給自已的兒子啟,雖然啟也是德才兼備,但威望還是比不上防風氏。之後大禹在會稽山會盟諸侯,但防風氏因為在路上遇到了洪水,為了救助災民而遲到了。大禹二話不說,當著所有氏族部落首領的面斬殺了防風氏,自此號令天下,萬國臣服,成了真正的‘九州王’。”

我咧著嘴看著舅舅,迷信真是害死人啊!這故事編的,還沒玄幻小說好看。

舅舅接著說道,防風氏的後人把屍首從會稽山偷偷運了回來,並將遺骨進行供奉,人們為他修建了防風神廟,也因此一直對中原懷恨在心。

吳越之戰後,吳國佔領了越國的都城會稽,就將越人視為信仰的防風廟拆除,把防風神的遺骨運回了吳國,據說一輛馬車才能裝一節骨頭,足足動用了數百輛馬車才裝完。吳王夫差為了羞辱越人,下令將這些骨頭磨成骨粉倒入大海。也有傳說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國仇家恨倒是其次,最重要的就是報防風神廟被毀之仇!

“當時大部分的人還沒有國家概念,諸侯國之間爭奪地盤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你想想,吳國將越國人信仰的祖先神明挫骨揚灰,這仇恨能小的了嗎?戰敗是諸侯君王的事,但信仰被毀就是每個越人的事,整個越國百姓同仇敵愾,沒幾年就滅吳稱霸了。”舅舅感嘆道。

我縮了縮脖子,“吳王夫差沒事毀人家神廟做什麼?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舅舅看著壁畫上的內容喃喃自語,“奇怪,這裡明明是姒武將軍的鴛鴦冢,為什麼會有祭祀防風神的壁畫?”

我百無聊賴地聳聳肩,用手電筒在壁畫上掃來掃去,忽然在前方的墓道中掃到了一個陰森詭異的黑影,正死死的盯著我。

“有人!”我嚇得差點把手電掉在地上。

舅舅立即朝前方照去,發現甬道的盡頭處還有一扇小的石門,而我看到的那個人影,其實是站在石門前的一尊手持長戟的兵馬俑。

這陶俑做的也太他媽逼真了,如果沒看到外層的陶土,根本看不出來這只是個陶人。

只見這尊兵馬俑手執青銅戟,扎著春秋時期的髮髻,身材高挑,身披獸面壯胸甲。尤其是面部雕刻的栩栩如生,劍眉星目,一臉剛毅。兩道目光堅忍而犀利,正怒目而視著闖入古墓的二人。

“嚇死我了,還以為是真人呢!”我拍了拍胸脯,一顆心差點要從胸腔裡跳出來。

突然舅舅一把拽住正打算往前走的我,目光冷冽的說了一句,“你說對了,這就是真人!”

“什麼?這是真人?”我連連退了兩步,目光緊緊的盯在那尊兵馬俑身上,雖然這個陶俑做的非常逼真,但不管怎麼看都只是個陶土做的人俑。

“這不就是兵馬俑嗎?跟歷史課本里畫的差不多。”我曾參觀過秦始皇陵的兵馬俑,並沒有發現有什麼不同。

“你錯了,這不是兵馬俑,而是肉身俑!”舅舅目光如炬道,“肉身俑有點像佛教中的肉身佛,有一些得道高僧圓寂後,肉身不腐,被人們加以泥塑成佛像,因此也叫真身塑像或全身舍利。但肉身俑又和肉身佛不同,因為它是用活人來塑像的!”

“活人塑像?”我吃了一驚。

舅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