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木筏靠近中心的位置,新增資源,點選確認。

頓時間,寧遠便看到一杆棕黃色木質桅杆從木筏之上升騰而起。

每隔一米有一個橫向隔斷,中間是一片片棕櫚葉用麻繩編織而成的帆布。

在隔斷與隔斷之間,還有繩索來回穿插,完全可以透過拉扯的方式控制帆布張開的大小。

寧遠看著這一杆已經完成的木質風帆,露出滿意的笑容。

整個風帆的質地的確是有些簡陋了, 即便是優秀品質的木質風帆也的確無法和前世那些高科技帆船相媲美。

但在現階段也算的上湊合了。

寧遠伸手拉扯風帆下方控制風帆的帆繩,頓時整個風帆就徹底張開。

嗚嗚!

一陣海風鼓盪起來,頓時寧遠就感覺到木筏的航行速度比之前提升了不少。

他使勁拉拽帆繩,改變風帆的方向,頓時就能夠感受到木筏開始朝著一側偏離自己的航向。

如此便捷的手段,簡直比自己手持船槳劃的快要斷氣省力太多。

唯一的缺陷就是棕櫚葉的消耗速度有點快。

【棕櫚葉x2/小時】

平均每小時兩單位棕櫚葉,如果全天開啟的話,那可是48單位的棕櫚葉,消耗絕對算不上小。

但好在是寧遠不打算全天候開放,只是在有特殊提示時才會用風帆趕路,這樣一來就能夠節省棕櫚葉的消耗。

嘗試了一會,寧遠便將風帆收起,任由木筏繼續隨著洋流漂流前行。

而他自己並未急著獲取資源,而是拿著另一本【通用船舶手冊】閱讀起來。

整本手冊有兩指厚度,寧遠知道一時半會看不完,所以他優先尋找自己最為關注的地方檢視。

很快,他就找到了關於船舶設計方向的大致介紹。

太過專業的名詞寧遠看不懂,但他卻一下子明白了整個木筏大小比例的最佳尺寸。

一般船體的長寬比大小是根據需求不同來進行設定,整體長寬比數值越高,證明船體越細長。

這樣的船隻往往速度更快,但缺陷是速度改變,和麵對風浪時自身的穩定性變差。

其適用於一些專門追求速度的船隻。

而反之,整體長寬比數值越小,船隻的速度自然會隨之降低,但穩定性更強。

譬如遊輪,軍用武裝艦船等因為自身使用需要有更高的穩定性,從而適用於長寬比數值小的比例。

片刻之後,寧遠放下手中的手冊,看了看自己整個木筏的前後。

“按照這種記載,木筏以後必然要成長為龐大的類似遊輪一樣的存在。”

寧遠開始規劃以後木筏的方向,“甚至到時候還要有足夠的動力和防禦力,加上長期在上面生活,穩定,堅固,才是我最為追求的。”

想了想,最終寧遠決定,暫時的擴建方案,就讓木筏按照1:4的比例進行擴建。

簡單來說,木筏現在的大小是20x40,要達到20x80才是當前最佳的比例。

這其中寧遠還是考慮了材質本身的強度問題,等到以後材質提升之後,比例或許還會有所更改。

將手冊小心收起,寧遠從木筏上站起身形,接下來主要得任務還是要獲取資源,爭取讓木筏更快升級。

“如此多的資源,不知道要花費多少時間才能夠收集足夠。”

寧遠看著海面輕聲自語,現在整個庫存裡最需要的基礎物資反倒成了最少的資源。

而且在聊天頻道當中,這些基礎物資的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

同樣的食物可能在前一秒的價格後一秒就直接下降兩成,甚至更多。

“除非我能夠持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