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攤已經擴大了幾倍店面。還新增了馬棚,幾匹馬在攤子前的馬棚裡吃草。
看樣子都是過路人的馬。
茶攤旁邊多了兩家店,一家是賣竹編的,一家是賣點心。
店鋪還是用竹子為支柱,用茅草鋪屋頂。不過他們用竹子編製成一張巨大的席子,掛起來當做牆。
不過點心的店面很小用竹子製作幾個架子,擺得整整齊齊,什麼點心都一目瞭然。
竹編的倒是大,擺著很多竹編器物。
王掌櫃吩咐手下,讓他去竹編店鋪檢視。
“去看看我們訂的竹籃竹筐好了沒?”
“是,掌櫃。”
王一鳴看到那些編制完成放在一邊的竹籃和竹筐很滿意。尤其是那些竹籃和竹筐都預備了稻草。
竹筐被疊放在一起,然後橫放,竹籃就把蓋子和籃子分開,這些竹筐是15文一個,竹籃是25文。竹筐要了200個,共計3兩。
竹籃子40個,兩種加起來就4兩銀子。
在沒有點心前,大家還會覺得很多了,但是現在點心的熱銷,這點錢就一般般了。
點心現在有了糖的加入,城裡8成的點心都不夠他們的好吃。
剩餘的點心使用的材料確實好,這個不是靠一點糖製造的甜味能競爭得過。
事實上,江平振也在計算哪種材料划算,但是麻爹爹實在是不擅長講價,在他們自己的水稻沒有收穫前,點心還是隻能走薄利多銷的路子。
大家都知道,一樣商品要盈利就靠兩個方面,一個降低成本,一個是增加售價。
降低成本的辦法有提高生產技術,縮短勞動時間。一個是壓縮原材料的價格。
而現在,他們的茶攤剛剛步入正軌,不敢隨意加價。那麼在成本無法大幅度壓縮的情況下,要多賺錢只能縮短生產時間。
所以,點心改革轟轟烈烈地開始了。
首先是置辦一套點心模子。再增加一套多層蒸籠。
是的,竹編組的攻關成功結束,他們獲得了多層疊加技術。
原來只能製作單層蒸籠,但是能製作多層蒸籠,這樣集中蒸熟點心,就能提高了效率。
而竹編組的下腳料都被作為染料燒了,灰又能肥田。甘蔗榨取的糖又加入到點心裡。
苗寨進入了一個良性迴圈。
不知不覺,五月已經來到,芭蕉熟了。香甜軟糯的芭蕉讓孩子們再次高興起來。
他們除了識字算術還要參與周邊的採集工作,甜甜的芭蕉讓他們心情大好。
而看著集中成熟的芭蕉,江平振又開始科研。
他把芭蕉肉和果核分離,然後加入少量麵粉米粉,混合攪拌,接著加進少量糖水,上蒸籠。
“這樣就可以了嗎?”孩子們也很期待蒸籠裡的點心味道。
“再給你們攤個餅。”現成的麵糰繼續加水,稀釋成麵糊。
然後加熱陶版,刷點油,接著開始攤餅。
這個比點心快多了,一個五文確實是目前除了茶水外最賺錢的了。
不過現在其他人的攤餅技術有待提高,所以得他先做好,然後在攤子上加熱即可。
餅子熟了,被放在特製的竹匾晾涼。
把剩餘的麵糊都做成了餅子。
孩子們先把餅子分給工作中的大人們,最後回到江平振身邊等著分餅。
芭蕉餡兒的點心和餅味道不錯,江平振很高興,大家試吃過後也同意他的提議。
和採集隊約定,每天把兩串芭蕉帶回來,如果熟得多也能摘多點,少了也可以適當減少。
新品推出大家好奇,可買的人不多。
“半賣半送,試試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