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軍一年的軍費呢,若是哪個能替官家解憂,必然龍顏大悅.”

眾人:“……”

讓他們捐錢?

“在下雖然出身貧寒,但現在好歹也是翰林學士,都說食君俸祿為君分憂,在下看官家為軍費煩擾,便把寬裕的銀錢全都捐了.”

全捐了?

這麼爽快?

不過,官家近期確實為撥軍費煩擾,若是他們能將功抵過,應該能讓官家高抬貴手吧?

想到這裡,眾人心裡頓時就活絡起來,至於怎麼捐,捐多少,她們得合計合計。

“眾位都是底蘊深厚的家族,人人都有一個為國盡忠的心,只要諸位誠心,在大義面前,私人恩怨便不值一提了.”

說完這句話,小五站起身,

“時候不早了,在下告辭,諸位不用送了.”

看著小五的身影消失在門口,幾人默默的抿著嘴,一時間陷入詭異般的寂靜中。

好一會兒才有人打破沉默,嘆口氣,“原來在這裡等著呢,也罷,破財消災,目前也是唯一的出路了.”

“怎麼捐,咱們得好好合計合計,不能中了某人的圈套.”

“唉,把柄握在官家手中,只能認了.”

“這倒是,出點血,總比被問罪強。

說到底都怪暗門那幫龜孫子,一點道義都不講,竟然擺了我們一道。

要不是他們,我們何須面對如此困境?”

“咳~,圍剿暗門的奏摺還是白翰林提起的,因為他被人襲擊,心裡不忿,直接跟官家告狀,才弄到今天這般地步.”

“到底是哪個不長眼的襲擊他,一個新上任的翰林學士……”

剛說到這裡,那人猛的住了口,相視一眼,忌諱莫深。

至於幾人怎麼商量的白小五並不理會,只等著他們出銀子就成。

果然,第三天的大朝會,

為首的司農卿上奏,說戍邊軍駐守邊防辛苦,除了對應極寒天氣,還得隨時防禦外敵,如何勞苦功高等等,為了讓戍邊軍安心駐守邊疆,他願意以個人名義捐銀十萬兩,以表心意。

司農卿說完,戶部侍郎緊跟著出列。

“啟稟聖上,臣附議,願意捐八萬兩.”

“臣附議,五萬兩,”

“十萬兩,”

“三萬兩.”

“……”

聽著眾人爭先恐後的捐獻,把旁人驚的眼珠子都瞪圓了,這是什麼操作?

怎麼沒人跟他透信?

看著出列的幾位大臣,成宣帝心裡樂得不行,默默的掃了眼白翰林,清了下嗓子,

“愛卿大義,朕甚是欣慰。

朝廷有爾等中梁砥柱,是朝廷之幸,百姓之福,戍邊軍之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