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送訊息時,陳裕和顧宿星已經來到途經的一個小鎮,暖黃色的燈光零零散散的點亮著整條街道。
找到一間旅社,老闆娘熱情地問道:“來旅遊的?”
陳裕看了看外面轉頭回道:“只是路過,我看路上人很少,這裡有什麼有意思的地方嗎?”
老闆娘聽了笑了起來:“我信你們只是路過了,小夥子,你們有沒有注意這裡叫什麼?”
“尋音鎮?”顧宿星記得剛剛路邊有一塊木牌寫著這個名字。
“沒錯!這裡是尋音鎮,就像這個名字一樣。出了店門,右拐在左拐一直走,那裡有意思。”
兩個人本是有些累了的,但老闆娘說:“有些地方人的一生可能就會路過一次,瞧瞧又不吃虧。”
將東西放好,洗了一把臉,陳裕和顧宿星按照老闆娘說的路線走去。
走著走著,有音樂聲傳來,尋音,看樣子就是音樂的音了。
陳裕想到了,那裡應該就是年輕人們玩音樂的地方。
是這樣也不是這樣。
越走近,人越多起來,黃暗的燈光,還有一群人圍著的篝火。有和自已差不多大的年輕人,也有下好孩子和歲主更大的中年人,甚至還有白髮蒼蒼的老人。
沒有嘈雜的大喊大叫,有的只是悠悠琴聲,緩緩笛聲,沒有聽過的曲子,一首首向四處傳開。
“尋音廣場。”顧宿星看著前方的木牌說道。
兩人走到跟前,就見木牌旁有一面石牆,上面拐著很多寫著字句的卡片。
“胖仔、瑩瑩、保良,404曲。”
“阿方、區區,513曲。”
......
還有很多這樣的卡片,陳裕不知道這又代表什麼意思,但是也看出了應該是人名。
“原來是照片啊。”顧宿星在身旁說道。
“嗯?”陳裕將卡片翻過去,發現確實是照片。
掛在石牆上的每一張寫著字的都是一張相紙,背面是幾人的合影。有的人抱著吉他,有的人拿著手風琴,還有在吹笛子的人,各種樂器都有各式各樣的組合。
這讓兩人感到一絲好奇,向人群走過去,嗩吶聲響起,接著竟然有小提琴的聲音加了進去。
“真是刺耳啊。”顧宿星如實評價道。
只是隨著走近樂音竟不再刺耳,笛子聲也合了起來甚至聽起來非常歡快。一曲畢,全場響起掌聲,廣場中央是吹著嗩吶的是一個年輕的姑娘和一箇中年男子,拿著笛子的是一箇中年女人,拉著小提琴的則是一個看起來非常優雅的老爺子。
“真是不符合刻板印象啊。”陳裕不禁感嘆道。
在眾人的歡呼下四人退出廣場中央,來到一側在相紙上寫下自已的名字。
“小緣和爸爸媽媽爺爺的802曲。”女孩還畫了一個笑臉在上面。將相紙掛在牆上後,一家人靜靜地離開了廣場。
“原來是一家人。”顧宿星望著遠去的一家人說道。
“走吧,過去看看。”陳裕拍了下顧宿星的肩膀說道。
“嗯。”顧宿星迴過頭跟在陳裕身後向圍著廣場的人群走去。
廣場邊有一處亭子,有幾個十歲左右的孩子坐在亭子的欄杆處,亭子中放著各種樂器都整齊的排列著。
“看樣子是會借給沒帶裝備的人的。”顧宿星說道。
“我們這樣的人。”說著陳裕走向小孩兒。
“啊?!”還沒等顧宿星反應過來,陳裕已經走到孩子們面前。
“可以借兩把吉他嗎?”
孩子們見有人來借,都開心的聚過來:“當然!哥哥你自已選就可以!”
“謝謝。”陳裕禮貌的表達感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