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行了,你坐下吧。”我被他說的有些臉紅,擺擺手讓他坐下。
“我們下面來說說‘消化’。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中,水、無機鹽和維生素等小分子物質能夠直接被吸收。而澱粉、脂肪和蛋白質等大分子物質必須經過消化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
“而人體的消化系統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我們先來說說‘消化道’,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消化道最膨大的位置是胃,呈囊狀,具有較大的伸展性,胃壁有發達的肌肉層,收縮時能引起胃的蠕動,可以研磨和攪拌食物。”
“胃壁內有很多胃腺,可以分泌胃液,呈強酸性,其中的胃蛋白酶對蛋白質具有初步的消化作用。”
“消化道最細長的部分是小腸,該結構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
“而‘消化腺’由唾液腺、胃腺、肝臟、胰腺和腸腺組成。”
“唾液腺分泌唾液,含有能初步消化澱粉的唾液澱粉酶;肝臟分泌膽汁,不含消化酶,對脂肪起乳化作用;胃腺分泌胃液,含有能初步消化蛋白質的胃蛋白酶;胰腺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的酶,同樣腸腺分泌腸液,也含有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的酶;小腸內有腸液、胰液和膽汁,含有多種消化酶,因此小腸是消化的主要場所。”
“這就是‘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是指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質的過程,叫做消化,可以分為物理性消化和化學性消。”
“而常見的化學性消化有牙齒的咀嚼、舌頭的攪拌、腸胃的蠕動、膽汁乳化脂肪,而化學性消化是指在各種消化酶的作用下,將不能被吸收的大分子物質,分解成能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
“那麼,哪位同學可以來說說三大營養物質的化學性消化過程?”我提問道。
“沒有人舉手,我就隨即提問了?”看見沒有人舉手,我的目光開始掃視坐著的同學,心想著是哪位小幸運兒被抽到?
“就你吧!”我的目光停留在了一位女生身上,她是一位可愛的女子,留著一頭齊耳的短髮。她的眼睛圓溜溜的,像兩顆閃閃發光的黑珍珠。她的鼻子小巧挺拔,給人一種俏皮的感覺。她的唇線分明,微微上翹,透露出一絲天真爛漫的笑容。
被點到的女生站起身道:“三大營養物質的化學性消化過程分別是澱粉(酶)→麥芽糖(酶)→葡萄糖,蛋白質(酶)→氨基酸,脂肪(膽汁)→脂肪微粒(脂肪酶)→甘油+脂肪酸。”
“很好請坐,這不是會嗎?我還以為你們不會呢!怎麼會也不回答?下次要是再這樣,我就不講了!你們自已上自習吧!”我有些生氣,也終於體會到了,在世那會兒老師上課學生不回答問題時,老師的心情了。
“好好上課,知道不?你們上學不是給我上的!你們父母辛辛苦苦供你們上學,不是讓你們來學校玩的……”我開始了這熟悉的說詞,簡直不要太熟悉!這簡直就是所有老師的統一說詞,真正的做到了“全國統一”啊!
“行了,我也不想多說什麼,我們接著上課,剛剛講到了三大營養物質的消化是吧?我們接著來說,澱粉消化開始於口腔,蛋白質消化開始於胃,脂肪消化開始於小腸。三類營養物質最終在小腸徹底消化成可以吸收的小分子物質。”
“說完消化,我們說說吸收,吸收是指營養物質透過消化道壁進入迴圈系統的過程。人體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胃能吸收少量的水、無機鹽和酒精;大腸能吸收少量的水、無機鹽和部分維生素;小腸是吸收的主要場所,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無機鹽和維生素。”
“那麼,哪位同學知道小腸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要是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