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噼裡啪啦……”一陣鞭炮聲在村子裡響起,今天是我從小玩到大的夥伴牛二的哥哥的婚禮,此時我也是跟著村裡的人在村口迎接,雖然村裡人不多,但此時還是比較擁擠。

說實話,在我們村,能舉辦這樣盛大的婚禮的也沒有幾家。這不,全村人都來看熱鬧來了。

很快,在村民們熱情的掌聲下,八輛婚車慢慢從村口駛來,在經過人群的時候,還有人從車窗裡面扔糖果和煙之類的食品。

看著歡呼的人群,我感到有一絲頭痛,我不太喜歡這種熱鬧的場合,很多時候我覺得安安靜靜的才好。但是我還是跟隨著人群一起向牛二家走去。

我走得比較慢,路上四處看著村裡的景象,是那麼熟悉而陌生,畢竟已經有一年沒有回家了。這次要不是被開除了,我也不會回家。

不知不覺就到了牛二家,隔著老遠我就看到牛二這小子穿著一身嶄新的西服,頭髮梳得油光水滑,站在那裡四處張望。

“十一,你怎麼才來啊?我等你半天了。”這小子剛看到我就迎了上來。

十一是我的小名,因為我是農曆八月十一出生的,爺爺就乾脆叫我十一。在農村,為了孩子能好養,都會起一些很簡單甚至低賤的小名,比如說什麼二狗啊之類的。

牛二因為是他家第二個孩子,所以就叫牛二,他哥哥則是叫大牛。

我也不回他的話,照著他的胸口就捶了一拳。“你小子,打扮的倒是板正。”

我和牛二是從小到大的好朋友,就算是很久不見,那種感情也是絲毫不會變的。

我先去掛禮的地方,對著記賬那個人說了我的名字:祝銘,然後拿出兩張百元大鈔放在桌子上。在我們村子裡,誰家辦喜事都是要掛禮,一般也就一百塊,但是是牛二家的話,我就多掛一點。

掛完了禮我就和牛二搭著肩進門了。

我倆有說有笑,可剛進家門,就看到村民們都圍在蒸籠那邊,而且都滿臉驚訝。

“這是怎麼個事呢?不可能啊。”

“我活了大半輩子也沒有見過這種事啊。”

我和牛二朝著人群走去,就聽到村民們議論紛紛。我心想:不就是蒸籠嗎?有什麼可奇怪的。

一問才知道,原來這蒸籠不上氣,就算柴火再旺,可這蒸籠從內到外都是冷冰冰的。蒸籠不上氣,就意味著晚上的喜宴無法按時舉行,要知道在農村這種大的宴席,都是要用蒸籠來蒸飯和一些蒸菜。

這時最擔心的就是牛二的父親了,老人家已經著急得大汗淋漓,一旁的牛二也絲毫沒有辦法。

我上前一看,鍋裡的水已經沸騰了不知道多久了,可這蒸籠果然是冷的。我想了想,湊到牛二父親身邊說:“叔,咱這蒸籠是哪裡來的啊?”

“哎呀,這是跟隔壁王大爺家借的。”牛二的父親雖然很焦急,但是還是回答了我的問題。

我似乎知道了這事情的緣由,我之前聽牛二說過,他家曾經因為一些小事跟王大爺吵過架,這王大爺也是我們村出了名的小肚雞腸,不太受村裡人待見。而這王大爺一個月前已經死了!

“我說,會不會是王老爺子還記恨你們家啊?”我不緊不慢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眾人聽到我的話,都安靜了下來,牛二的父親更是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要不然換一副蒸籠吧。”有人提出建議。

“來不及,現在已經下午了,咱們村也就王大爺家有蒸籠,要借也只能到隔壁村借啊!”立馬有人出來反駁了。

確實,在我們村子裡只有王大爺家有一副蒸籠,村裡辦事都是向他家借的。如果去隔壁村的話,要走好幾公里的山路,根本來不及。

聽到這個,牛二的父親更是心急如焚,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