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海中,幾秒鐘或者十幾秒鐘之後白色身影又從海中鑽出飛向空中,盤旋在帆船上空發出鳴叫。突然一隻藍鯨猛然躍出水面,將身體翻轉360°之後重重砸入水中,濺起的水花濺射到了鏡頭上面,整個畫面變得模糊。

“永遠的記住此刻的一幕吧,這將成為海洋最後的絕唱!”畫面中傳出不知道是誰的聲音。

等攝影師將鏡頭擦拭乾淨,把鏡頭重新對準這片海洋,可這次的視角不是在帆船上而是在一艘漁船上,畫面的左上角影片的拍攝者還註明了拍攝時間:2043.8.24.

影片中的海洋不再是蔚藍。

在陽光下,風平浪靜的海面像是一面巨大的蒙了一層灰塵的鏡子,令人感到壓抑與絕望。

緊接著鏡頭移向了船上三個穿著黑色防護服的人身上,這三個把自己捂的嚴嚴實實,從體型上來看應該都是男性。

此時這三個男人正站在船舷邊一起收魚籠。

這時攝影師的聲音響起:“這些魚籠都是昨天來佈下的,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日本排放核汙水後的十年究竟給海洋帶來了什麼。”

或許是穿了防護服的緣故,這位攝影師的聲音顯得有些沉悶,如果不是字幕,學生們都聽不太清他說了些什麼。

魚籠完全被收了上來,前半段的魚籠沒捕到什麼東西,三個男人也沒說什麼失望的話,只是一聲不吭地檢查著每一段魚籠中是否捕到魚。

如今的海洋變成這個樣子對他們來說才是最大的失望,準確一點來說應該是絕望。

一個男人將魚籠後半段中捕到的魚倒了出來,幾條奇形怪狀的魚和一條章魚出現在了鏡頭中。

鏡頭也在這個時候拉近,學生們也看到了一些細節,比如擁有兩個頭的魚,十個觸手的章魚。

許海峰在這個時候說:“雖然絕大部分海洋生物在2023年後滅絕,但是還是有一部分海洋生物倖存下來,這些倖存下來的海洋生物產生了畸變,兩個頭十幾條腿的海洋生物在2026年之後就很常見了。現在人們把這種身體組織或者某個部位發生了變化的物種稱之為畸變種。”

“距離日本向海洋中排放核廢水已經過去了十年,十年之中海洋中倖存的生物就產生了如此大的變化,我真的不敢想象二十年後的海洋生物變成什麼樣子。”影片中的攝影師的聲音再度響起。

畫面閃過一陣雪花之後,再度恢復了正常。

影片左上角上的時間也來到了二十年後。

“喂喂,能把我的聲音錄進去嗎?”畫面中一個相貌平平的青年站在鏡頭前調整著掛在深藍連帽衛衣上的行動式麥克風,他身後的背景是一望無際的灰色海洋。

不同於上一幕的老舊漁船,這一次的船看著比較新,整潔明亮的甲板倒映著青年清瘦挺拔的身影,因為鏡頭沒有拍船的其他部分,船的具體情況也就不得而知。

鏡頭象徵性的上下晃了晃,表示可以。

“哈嘍,一直關注這部影片的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或許你們不知道我是誰,我就先自我介紹一下。”青年向鏡頭揮了揮手,“我叫李赫,是《海洋》這部影片攝影師的孫子。我爺爺在今年六月份因癌症不幸離世,所以這部影片的最終部分就由我和我的死黨顧飛共同拍攝與剪輯,也算是了卻了我爺爺的遺憾吧。”

不知道是因為緊張還是因為海上風吹的緣故,李赫說話時聲音微微有些顫抖。

畫面跟隨著李赫來到船頭,李赫站在船頭甲板上,單手抓著欄杆,指著前方不遠處的海面:

“二十年前,我爺爺就是在那個位置和漁民捕到了幾條畸形種,現在我們就要把船開到相同的位置,藉助下潛式攝像機來幫助我們獲得一些令人震驚的影像!”

船緩緩停在預設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