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海看了看聾老太太,說道:“你們是請我還是請聾老太太啊?”

“哈哈,都請都請!”

易中海看到聾老太太微微點頭,笑道:“行,哈哈!那我幾家就不做飯了。”

晚上,在劉海忠家吃過飯之後,劉海忠笑道:“老太太,要不您也幫我說說,讓我繼續當院子裡的管事兒大爺唄,您看老易一個人也忙不過來啊!”

劉海忠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真以為聾老太太的面子真就那麼好使。

什麼給紅軍編過草鞋的,紅軍在什麼地方行動?

聾老太太在什麼地方?

除非聾老太太是後來才到燕京的。

但是這明顯不像啊。

聾老太太的口音就是本地口音。

但是你看那些南方來的老人,人家說話雖然收到了一些北方的影響,但是依舊有著濃重的口音。

不過這些事兒,王浩也懶得管。

看到劉海忠在請聾老太太和易中海吃飯,他就猜到了。

因為那天在他家裡吃飯之後,他就發現易中海到了隔壁。

既然聾老太太出馬了,易中海重新接任這個管事大爺還是很有希望的。

可是想再有三個管事大爺,那是不可能的。

因為這一年來,王浩都是自已一個人當管事大爺。

不也照樣好好的嗎?

他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都可以,難道易中海這樣的老江湖還比不上王浩?

本來在聾老太太跟王主任求情之後,王主任就已經同意了。

結果第二天,易中海就帶著劉海忠以及閻埠貴又去了街道辦。

但是這次的結果明顯不怎麼好。

王主任直接說道:“你們三個,三個人一起都管理不好,我覺得就是人多了。看看人王浩,之前一個人不也管的挺好的?

易中海,你行就幹,不行我就換人,相信有的是能幹的人。能者上,庸者下。”

然後就把他們給轟了出來。

現在,王主任已經鎖死了,就是易中海一個人當管事大爺,管理整兒個院子。

行就幹,不行就換人。

至於厲害者閻埠貴,他們就不用想了,肯定是沒辦法當大爺的。

劉海忠雖然心裡有意見,但是他根本就不敢說出來。

在他看來,他比易中海更加合適。

這些年來,易中海不止一次偏向賈家。

每次有什麼事情,處理事情也是和稀泥。

哪裡像他?

處事公正嚴明。

當然了,這是他自已的覺得的。

至於閻埠貴,算盤精一個,更加不適合當管事大爺。

斤斤計較的,有什麼意思?

閻埠貴和劉海忠有些失落的回到了四合院。

剛好遇到在外面閒逛回來的王浩。

看到王浩,他們就想到了王主任說的那些話。

王浩人家一個小年輕,都可以一個人把這個院子管理的明明白白的,難道他們這些年長几十歲的人不行?

這件事就是在打他們的臉嘛!

可是人家王主任說的沒錯,人家王浩這一年時間,院子裡也不是沒有出過事兒。

但是王浩處理的都挺好的。

院子裡除了何雨柱家跟他親近些,其餘人都很陌生。

所以不用偏向誰。

到那時他們這些就不一樣了。

在院子裡住的時間長了,心裡有了一杆秤。

有了計較和盤算。

總想找一個對自已最好的解決方案。

所以,總會讓更多的人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