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了兩岸人民要塞通道,更是為永久杜絕了水患影響。”

很快,她找來左長安,關老前來商量。

“什麼?架橋修渠?你的意思是說……"

左長安穿越前本身歷史學博士後,所以洛長歡一開口,他就知道了她想要表達的意思。

相對而言,關老慢半拍,若有所思的來回在洛長歡跟左長安臉上游走。

“你倆小東西什麼意思?老夫我怎聽的不是很明白?架橋修渠?怎麼個架法,怎麼個修法?還不如實道來?”

呃……

洛長歡回看左長安,挑眉示意他。

“還是你說吧。”

左長安抿了抿嘴皮子:

“關於這個事……"他頓了頓。

繼而放下端在手裡面的瓷白苗金茶盅在矮桌上,再抬眸,整個人都切換上了嚴肅。

"首先,我解釋一下,這個架橋修渠指的是秦始皇時期,為了鞏固朝廷控制,老百姓能欣然接受大負擔納政策,在幾個謀臣出謀劃策下,秦始皇藉著為老百姓造福的由頭修建了靈渠。”

“靈渠?”關老頭皺眉。

“對,靈渠。”

左長安繼續道:“過來的時候,我側面同小侯爺手裡的地圖觀察過,這裡正是當年秦始皇修建靈渠的地方。”

“然後呢?"關老頭越聽越好奇。

“然後,長歡這不找過來了嗎?"

左長安攤手,示意洛長歡:"接下來你來說。”

“我?”

洛長歡反應了下,也不做推辭,接上了話題。“就左副將剛剛說的,我再具體些。”

“那你倒是說呀?”老頭兒沒耐心的直嚷嚷。

洛長歡那個無奈,又沒得辦法,苦笑著晃了晃腦袋而後將她所知道的一股腦兒說了出來。

"秦始皇當年修靈渠就是為了防患於未然,珠江跟長江兩大水域,要是得不到妥善處理,對老百姓來說遲早是個禍害。”

“當時有個謀臣,生來喜歡研究水利工系,偶然一個機會來贛州辦事,不巧大雨臨盆,山體滑落,望著川流不息的山水,他當時就有了治理贛州的心思。”

“回去後,第一時間上報工部,工部尚書跟他關係好得很,轉手把摺子遞到了秦始皇面前,當時說了好些利害的話,秦始皇一聽害了怕。”

一想贛州這邊肥沃的土地即將被淹沒,他心裡頭就一席話後,關老頭兒總算聽出了個所以然來。

"也就是說,現在我們所碰上的,正是當時那位謀臣想要避免的,我們若想徹底治理水患,也就必須學著秦始皇架橋修渠?”

“對嘍,外公您總算是說到了點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