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營區的大門,江浩的心情莫名的躁動。
十幾天後,他就要去首都了,不僅要離開家人,也要離開安縣,離開這個讓他度過了幾個月夢魘般日子的單位。
林菲此時正在商城市區參加上級組織的教師培訓,吃住都在特定的賓館裡。
於是江浩也摸到了那裡,陪了陪林菲,隨後一塊回到老家。
休假還有四五天,江浩分外珍惜這最後的時光,幾乎每天都去找林菲。
一如往常,他再次抽了點時間,爬到了山坡上,感受著故鄉的泥土和花草的氣息。此去萬里,歸期難定,再見故鄉不知何日啊!
巧合的是,他竟然在山坡上碰見了付帥。於是,他倆邊聊邊走,從坡上來到了河灘。
原來,付帥畢業後,就由著親人的介紹,在家鄉附近找了份工作,但他最近辭職了,準備過兩天去四川。他說,家鄉這邊的工資太低了,沒有發展前途。
或許,每個人長大後,都要遠離故鄉吧……
又過了幾日,江浩的假期結束了,林菲也快要開學了,於是他倆便一塊去了安縣。
回到單位後,戰友們紛紛圍了過來,七嘴八舌地慶祝江浩留學。而江浩呢,望著這片熟悉的營區和這些朝夕相處的戰友,突然有一種陌生的感覺。
此去留學,將近兩年後,他才會重返這支連隊,那時候,只怕很多面孔都會見不著了吧,連長和指導員估計也要換人了。
接下來的幾天,江浩“身在曹營心在漢”,這倒也不是他想主動地“置身事外”,而是他已經成為了一名“編余”的幹部。
改革之後,連隊的幹部超編嚴重,僅排長就有5名,如果算上那名剛畢業的排長,那就有6名排長了。順便說一下,那名新排長,是江浩的一個學弟,聽說江浩在這裡,也就“慕名”前來了。
那時候,江浩也有一個名義上的“副排長”,年齡比他還大四五歲,雖然住在連隊裡,但天天在機關“打黑工”,從不參與連隊的各項工作。
江浩休假期間,單位重新定編定崗,而他剛好被選派留學了,於是瞬間就被“編余”化了。他之前的“副排長”,這下子就成了二排的“正排長”了。
順便提一句,改革期間,他們的崗位工資都停發了。江浩作為排長,每個月有幾百元的崗位津貼。但是呢,隨著他被“編余”,過去近半年的崗位津貼,並沒有給他補發,而是發給了別人,這相當於他也打了四五個月的“黑工”。
江浩倒也不是心疼這一兩千塊錢,他只是感覺,過去這幾個月裡,他過得這麼辛苦,付出了這麼多,卻沒有什麼物質上的“理所應當”的收穫。
回到單位的第一件事是,補本子。
指導員見到江浩回來了,幾乎喜不自勝——他一邊讓江浩把過去這一個月的本子補一下,一邊數落著那名新排長,不,現在也算老排長了。
新排長名為蘇力,畢業時連黨員都不是,今年年初才入的黨,連隊還指派江浩擔任他的入黨介紹人。
江浩休假這個月,指導員實在是無人可用——看似幹部很多,但在位的很少:兩個副排長都在機關,李江去參加維和集訓了,江浩休假,新畢業學員去參加任職培訓,全連上下就剩了蘇力一名排長。
指導員說,上個月有兩篇非常重要的會議記錄,等不到江浩回來了,於是就安排蘇力補記。但蘇力補記的這兩篇記錄,卻讓指導員被上級機關“兇”了3次。
江浩翻到了蘇排長的“作品”,果然是慘不忍睹,不僅條理混亂,而且多處都有塗塗改改。最無語的是,蘇排長聽說江浩要補本的事情後,竟來“邀功”,他說:“江排啊,你看見沒有,這個月你休假了,我還替你寫了幾篇呢,看看我寫的好不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