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初三下學期後,中招考試近在眼前,江浩和林菲面臨的學習壓力與日俱增。宜縣有好幾所高中,只有首先進入一高,將來才有希望考上好大學。

為了提高升學率,元鎮一中把初三學生統一進行調班,設立了兩個重點班和四個普通班。後桌的安怡去了普通班,林菲和江浩則被分到了同一個重點班,名字依然是初三(三)班。

江浩作為年級第一名,智力還算可以,在學習上並不感覺吃力,反而還挺輕鬆。

語文早自習上,他早早地就背完了現階段正在學習的古詩詞,然後就開始“瞄準”下週下月要學的古詩,甚至一度,他提前兩三個月就把整個學期該背的古詩詞給“消滅”了。

化學課是初三新開的,這門課給充滿求知慾的江浩,開啟了一個全新的世界。課本中的知識過於簡單,而任教的又是位五六十歲的“老”師,上課基本上照本宣科。於是,江浩變賣了積攢已久的廢品,然後用了25元錢,在縣城的新華書店裡辦了一年的讀書證,從此瘋狂閱讀化學課外讀物。

初三的學習節奏是緊張的,早上六點鐘就要早讀,晚上九點半才下自習,除去每餐平均一個小時的時間,學生們基本上都在上課。但即使這樣,這些少年少女們卻精力旺盛,彷彿不知疲倦。晚自習結束後,腦子中充斥著各種“想法”的江浩,因為手頭沒有什麼課外書可看,就會拿出紙筆,不斷地畫畫寫寫,直到很晚很晚。

記得有天晚上,當他聽說“數學王子”高斯僅用一個晚上就攻克了正十七邊形的繪製難題這個故事後,他也裝模作樣地拿起了圓規和直尺,結果當然是無功而返。

客觀上,初中階段的知識都很淺顯易懂,學起來並不難,關鍵是從一開始就不能落下。初中時代的江浩,因為性格靦腆內向、不善人際交往,故而能夠集中精力應對每一堂課,從而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以至於越到後面,越是輕鬆。

同時,元鎮一中的教學水平很是一般,處於叛逆期的學生們又大多處在父母的“放養”之下,因而升學率不高。宜縣一高每年要招收兩千餘名學生,元鎮一中卻只能貢獻二三十人。

多重因素影響之下,江浩在元鎮一中裡,可謂“獨一檔”的存在。

而林菲就不一樣了,她雖然也很努力,但基礎不好,以至於非常吃力,只能加倍用功。

那時候,江浩的外公在學校擔任門崗,為節省時間,江浩的父母就讓他晚上住在外公那裡,也就是門崗室。每天早上五點半,江浩都會準時起床,而後替外公把學校的大門開啟。每次開門的時候,林菲都是最早等候的那四五個人之一。

還好,初三(三)班的數學老師,對如她這般的熱愛學習的美少女,很是喜歡,課下經常給她們“開小灶”,以至於林菲她們的學習成績,在短時間內有了大幅提高。

有人研究過,10歲左右的男生,對有的女生會產生模模糊糊的好感,但對有的女生則會產生牴觸感,而15歲的男生,則會開始迷戀同時期的青春少女。

天氣逐漸變熱,六月逐漸臨近,江浩對同處一個教室、“低頭不見抬頭見”的林菲,竟逐漸地產生了一絲朦朧的好感。

中招考試有體育科目,並且分值高達50分。為應對體育考試,他們也早早開始了針對性訓練。

早讀前,他們先去跑步,接著是跳繩和立定跳遠。

體育課上,還是這些科目,反覆訓練,不斷強化。

課間的十分鐘裡,泥土操場上永遠活躍著男生們的身影:跳高拍板抓筐、拉槓、跳遠,有的男生甚至還會單槓二練習——也就是腹部繞槓(卷身上),在《士兵突擊》裡,許三多做了333個。

江浩最喜歡的活動是“攀架抓框”,也就是跳起來抓住籃球架的豎杆,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