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到了晚上,男孩和男人還有孔闕進食完畢之後,便各忙各的事情。

男人不知道從哪裡找到了一堆“戰損”的半截蠟燭,正在挑燈夜讀《三花五氣聚元訣》,手邊是早已經準備好的紙筆,時不時往上謄抄幾句話,然後透過古漢語字詞典進行翻譯,最後再捋順語境與字詞順序。

若遇見一字多義,男人便會反覆進行比較,看看哪種解釋更合乎合理。

一時間倒忙的不亦樂乎。

男孩則是趴在床上和孔闕自言自語的聊著天,時不時的摸一摸孔闕的身體,倒也不覺得無聊。

他這個年紀,原本應該去上小學一年級,可惜現在社會制度崩塌,哪裡有學校給男孩上呢?

至於孔闕,他則是配合男孩,發出一些無意義的嘰嘰喳喳的叫聲,一邊盯著男人挑燈夜讀的背影。

等男孩和男人睡著之後,他就打算引氣入體。

男孩自言自語的聲音越來越弱,眼皮子也在打架,沒過一會兒,均勻的呼吸聲在孔闕耳邊響起。

聽到兒子不再說話,男人罕見的放下了手中的翻譯工作。

他挺起背,扭了扭久坐痠痛的腰,轉過身把男孩抱了起來,放在床的一邊,細心的掖好被子後才繼續去進行他的翻譯。

男人翻譯到深夜,精神熬不住之後才吹滅蠟燭,趁著窗邊的月色,戀戀不捨的回到床上休息。

兩人均勻的呼吸聲此起彼伏,孔闕悄悄的睜開了眼睛觀察著他們。

確定他們睡的沉穩後,孔闕按照《三花五氣聚元訣》中所述,放空意識,氣沉丹田,感受四周靈氣,隨後接引靈氣入體。

嗯......他現在轉生成了一隻鳥,有沒有丹田還是兩說,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氣往下執行,總歸不會出錯。

孔闕逐漸放空意識,彷彿來到玄妙之境。

但這只是錯覺。

他腦袋昏昏沉沉,快要睡著了。

正當他最後的一絲清醒意識和昏沉的大腦做鬥爭的時候,朦朧混沌之間,他感受到附近有零散的五色粒子在附近漂浮。

!!!

這就是靈氣粒子!

孔闕心中歡喜,但卻不敢激動,生怕打破這玄妙的感悟。

他繼續保持著這種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感覺,儘可能跟附近的靈氣粒子進行溝通,五色粒子為白、青、黑、赤、黃,對應金、木、水、火、土。

其中白色粒子對於孔闕最為親暱,那他應該是一隻金屬性的鳥雀。

跟外界的靈氣粒子“溝通”半天之後,白色靈氣粒子終於願意靠近孔闕一些。

漸漸的,在孔闕的千呼萬喚之下,第一枚白色粒子“始出來”,真正的進入到了孔闕的體內,萬事開頭難,邁出第一步後,之後的路程反而更好走些。

第一枚白色粒子進入到孔闕體內之後,其餘的白色粒子似乎也有了從眾心理,逐漸向著孔闕靠近,如同萬川歸海。

孔闕就在這吸收靈氣粒子的過程中,迷失了時間與空間。

不知過了多久,孔闕體內已經形成了一道比棉線還細的白色靈力。

按照《三花五氣聚元訣》的修行路程,修行者吸取外界靈氣,凝聚靈力之後,第一步應該開闢“頂上三花”,即顱頂上的三處大穴——百會穴、神庭穴、前頂穴。

雖說孔闕轉生成了鳥雀,構造與人類大為不同,但興許是超高的悟性,他冥冥之中就是知道,那三處大穴對應到他的鳥腦袋應該是哪裡。

孔闕控制著體內為數不多的靈力,使其逐漸上行,嘗試著去開闢“頂上三花”。

得益於自己的超高悟性,孔闕開闢頂上三花的過程很順利,並沒有小說中一波三折,靈力輕輕一捅,三處大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