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光身邊有兩個隨從跟著一同祭祀,身後的桌案明顯承託了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正如成語所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而桌案上的排場亦難捨此諺語。

其中一尊青銅大鼎居中,鼎形如圓柱,下無支柱,直接矗立於桌案之上,四周配以四個鼎耳。

鼎身光潔無瑕,而唯有鼎耳上刻有巖王的象徵。

神龕與大鼎相連,神龕頂部分成兩級重簷,此為道教起源,亦暗示了幾重天的文化,而在璃月,卻不得而知其真正寓意。

神龕兩側懸掛兩塊綢布,垂落下來,綢布下方則陳列臺階式蠟燭,級級遞進至正中央,給神龕增添神秘氛圍。

對稱分佈被奉為經典,亦是傳統文化的特點。在其他文明,如兩河流域的巖窟墓時期、古埃及的建築和文化,逐漸呈現出不對稱分佈的特點。而後來的歐洲、古羅馬,甚至希臘,也深受一定影響。

然而,在我們傳統中,始終以明顯的軸線以及對稱分佈來表達接納天命的文化特徵。

然而在如今這個神君和祭祀合為一體的異世界,總之仍然有些不妥。

凝光身姿高挑,婀娜多姿,華貴的旗袍襯托下,她的整個存在都充滿著無盡珍貴,同時又散發著優雅自如的氣質。

所謂旗袍,實則非然,更似一種與旗袍相融合的長裙,下襬採用旗袍的獨特風韻,但在此基礎上又做了進一步延展,長裙與身融為一體,主色調為金黃,彰顯凝光主宰世態炎涼的貴族氣質。

她靜靜地站在那裡,忽然閉上雙眼,緊接著又猛地睜開。

凝光纖唇微啟,輕聲宣告:“吉時已到。”

聲音雖不高,卻能遠傳,顯然李遇下的手腳暴露無遺。

周圍的兩人剛好轉身,兩個隨從彎腰退出,凝光雖知有人肆意搗亂,卻無暇分心,纖手交疊於柔軟的腹部,修長的手指戴著禮服手套,在身前輕柔交錯,形成優雅的動作。

此時,凝光身周環繞著濃郁的巖元素能量,如雲升騰,身體兩側漂浮幾顆寶石星璇,如衛星環繞其身。

素手一指,目標正是神龕。

星璇隨手一點,應聲而動,環繞神龕周圍,隨即凝光神念凝聚,手掌印記刻在眼前,操縱著星璇。

凝光心念一動,星璇如利箭般射向神龕四面八方,巖元素的能量注入神龕。

神龕金光一閃,緊接著一道通天而起的金光直衝雲霄,天空頓時雲霧繚繞,漩渦驟然形成,而其中心正是那通天的金光。

漩渦雲漸漸螺旋下降,青雲緩緩圍繞而下。

天空與神龕連線,料想巖王帝君即將登場。

李遇不屑地撇撇嘴,他也不能出來了,待會兒出來的,也只能是屍橫遍野。

不過巖王帝君的這一套手法真是厲害,一看就高大上,改天得與溫迪商量商量,每年也給我來一個,讓我也能降臨。

我還曾拯救過蒙德呢?

不過說歸說,李遇卻在內心壓制住了這些雜念,這些念頭猶如潘多拉的魔盒,每次湧現,必須特別警惕。

慾望無止境,不加控制就如深淵無底。

眾人皆期望巖王帝君的降臨,畢竟這是一年一度的盛事,呼喚而至的也是他們心愛的神祇。

每個璃月人都自豪驕傲,自稱與神同行的文明,這種內心的驕傲和自豪並非虛假炫耀。

在眾人矚目之下,青雲驟變漆黑,烏雲轉化為一道巨大的龍捲風,突然,玉京臺上狂風驟起。

在場的眾人都感到莫名的不安,心頭湧起難以言說的悲傷。

眾人臉色肅穆,眼神緊盯著那道烏雲龍捲。

突然,陰雲密佈,天空一片黑暗,一條黑金色的威嚴神龍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