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車是村子到鎮上的交通工具之一。一個驢車上坐不了幾個人,而這個點坐車的沒有多少人。

駕駛驢車的是周燕本家的一個叔公,性格很是爽朗,一路上和陳大力天南海北的吹著,倆人聊的倒是很嗨。

周建業坐上車以後一直都很沉默,周燕把陳意茹放在他懷裡:“意茹讓舅舅考個好大學好不好?”

周建業知道姐姐是為了她好,可是他害怕姐夫因為他上學要花錢的事跟姐姐生間隙,大嫂一開始也沒有對他的學費指手畫腳。可是學習不是一下子就能出成果的,時間長了,她有意見周建業也能理解。

周燕拍拍周建業的肩膀,周建業就是太懂事了,作為姐姐看著就心疼。

陳家兄妹幾個都是自己不願意上學輟學的。周家兄弟卻都是因為家裡沒有錢才輟學的。

周母早年生過一場大病,早熟的周建國放棄學業去給泥水匠當學徒,以期學成之後能掙點錢。懂事的周燕也輟學在家裡幫忙操持家務。

日子稍微好了一些之後,周建國娶妻又掏空了家底,本來打算起兩座房子的錢都成了彩禮。而周家大嫂回嫁妝的時候只帶了一個包袱皮。周建國稍微掙點錢,周家大嫂就開始往孃家搬。兩口子也是整天吵架。

後來周家大嫂生了孩子以後就更加變本加厲了。周燕還好,已經出嫁了。周建業和他們生活在一個院子裡,真是沒少受了氣。

周父周母不是不知道,可暫時沒有再蓋房子的錢,只能忍著。

這次走陳大力留給了周母一些錢,讓她收山上的山桃和山杏。他想把這些在這個季節看起來有些稀罕的東西,帶到稍大的縣城去看看。

他現在是不想放過任何一個可以掙錢的機會。

周建業的成績在班裡也是排前幾的。如果可以,他也不想放棄學業。這兩天在家他雖然每天都在外面瘋跑,也開始思考如何才能夠賺到錢。本來想釣釣螃蟹去賣,卻被親爹打擊的不行。

陳大力為了減少他的壓力,還和他談了談,說如果覺得不好意思,跟姐姐姐夫張不開嘴,就當這錢是借的,等周建業長大工作了,就讓他管陳意茹的學雜費。本來這只是一句玩笑話。沒想到多年以後周建業卻很認真的包攬了陳意茹的花銷。

周建業看的出來姐夫陳大力是為了安慰他才說這些話的。他的心情也確實因為這些而輕鬆了不少。

周燕在一旁看著陳大力忽悠自己弟弟,面帶笑意。

長大了,兄弟姐妹之間就生分了許多,哥哥結婚有了自己的小家,顧不上弟弟,她出嫁不在本村,也不能常回孃家。好在陳大力對她一直很好,孃家的事也一直當自己家的事來做。

她其實還是有些心虛的,花的畢竟不是一筆小錢,可是周建業學習成績一直都很好,不能因為交不出學雜費就讓他輟學吧,她於心不忍,說她自私也好,說她護弟弟也罷。別的錢都能省,上學的錢堅決不能省。

好在陳大力能理解,她心裡既內疚又感動。

周建業的學校是可以走讀也可以住宿的,學校有食堂,但是大部分學生都會自己準備乾糧,到了飯點再讓食堂的大姨加熱一下。離學校遠的學生不但要準備鋪蓋和生活用品,還要準備糧食。周母給周建業帶著些耐放的玉米麵、幹餅子和土豆,算是這兩個星期的糧食。

難得和周建業一起出來,陳大力在去學校之前就拐著周燕和周建業一起去了供銷社。鎮上的供銷社地方不大,除了賣東西,也收雞蛋這些農產品。

陳大力挑了一個鋁製的方形飯盒,拿給周建業看,周建業見同學用過這樣的飯盒,好看也很輕便,只是價格太貴。他是個務實的孩子,怎麼都不肯要。周燕看這飯盒確實不錯,放在鍋上蒸的也快,而且不容易和別人的弄混了。夫妻倆人拍板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