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就很離譜 (第1/2頁)
盛世帝國從流放之地開始崛起 倫東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這封信裡的內容,讓林千蕭恍然。
也是知曉了那郡守府軍為何遲遲不來的原因。
一線天向東二百里是為茗山城。
而這一路二百里,要途經三縣,三水、恩澤和六穀三縣。
而這三縣裡,恩澤縣最為特殊。
因為這恩澤縣的百姓皆為蠻族。
大雍開國之初,兵至劍山,將蠻族斬殺半數後趕入深山密林之內,但這其中,不包括平蠻。
蠻族,只是一個大概的稱謂,是為貶義。
只要非是中原腹地,文明程度不高的,都被稱為-蠻。
未開化野人之意。
雖然被統稱為蠻族,但其內部卻並未統一,而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的,每個部落信奉的神明不同,行事的風格也截然不同。
在這眾多部落中,有兩個部落的實力最強。
一為烏蠻,二為平蠻。
平蠻信奉雨神,半耕半獵,性子很是隨和,少動刀兵。
而烏蠻正相反,信奉烏神,性情暴虐嗜血,每年祭祀烏神,都要斬下敵人五百頭顱用以供奉神明。
對待弱小部落的手段更是血腥至極。
正因為信仰的劇烈衝撞,兩族之間血戰無數,早已不死不休。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崇尚暴力血腥的烏蠻勢力越來越大,漸漸有了一統的趨勢。
烏蠻的崛起,也導致平蠻的地盤和人口急劇減少,隨時都有滅族的危險。
而這個時候,大雍一統中原,發兵劍山。
可大雍發兵十五萬大軍剛至劍山,就栽了個大跟頭。
劍山的地勢環境太為惡劣,密林沼澤,深山毒瘴讓大軍吃盡了苦頭。
而那烏蠻更是仰仗對密林地勢的熟悉不斷偷襲,幾番折騰下來,大軍非但沒有任何建樹,反而損兵折將近兩萬人。
此訊息傳回中州帝都後,大雍開國皇帝大怒,將領軍入劍山的將領召回京城問罪,隨即下旨,命北部邊軍大將武定州前往接任。
而武定州在出發前往劍山之前,向大雍開國皇帝請要了一份招安令。
到達劍山州後,第一件事便是對平蠻招安。
並代大雍朝廷承諾,只要歸順大雍,拜大雍帝為主,遵從大雍律法,便可成為大雍子民,享大雍之庇護,其後代子孫,習文可入科舉,習武可考武將。
按時繳納稅賦、服從徵調徭役,開荒土地自有,族群所在可立縣,賜名恩澤。
這份早招安令一出,平蠻一族喜極而泣,當即表示願意拜大雍為主,願為大雍之民。
而有了平蠻的加入,武定州大軍兵鋒所向,烏蠻屍橫遍野。
直至最後,以烏蠻為首的蠻族被斬殺半數以上,剩下的,逃亡了更南的深山老林。
而這支大軍,便成為了西南邊軍。
在武定州的帶領下,建立了邊軍雄關,以阻南逃烏蠻死灰復燃,侵擾劍山。
烏蠻一除,劍山再無刀兵殺戮,日子也恢復了平靜。
尤其那武定州,非但對所承諾的內容嚴格執行,更是對平蠻一族多加關照。
如此一來,平蠻一族的日子雖清貧,卻也平靜安樂。
被大雍朝廷欽封定邊武將世家的武定州後人,也一直執掌這西南邊軍的大營。
而這些武家後人,也一直按照先祖武定州對平蠻的政策,對平蠻一族關照有加。
可直到十三年前,武家子,武青鳩被貶,邊軍主將易主之後,平蠻的好日子到頭了。
各種徭役徵兵的指令不斷下發到恩澤,大批平蠻青壯被帶走。
可最終回來的,寥寥無幾,盡皆傷殘。
被貶至茗山守備大營的武青鳩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