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生一家喬遷之喜,麥香提議:“爹爹,你跟田生叔的關係那麼好,比親兄弟還要好。這一次,俺們家不如就送一套碗筷給田生叔家,你看可好?”

送一套碗筷啊,這可是大禮啊!梁高山就看著妻子,徵詢她的意見:“孩子她娘,你說可好?”村裡人走這樣的人情,最多就送一個盆子,或者十幾個雞蛋。甚至有的人家,是空手去吃的。

華氏點點頭:“可以,反正咱家如今還算寬裕,送一套碗筷也沒有什麼。”

收到麥香家一套嶄新好看的碗筷,田生的眼眶都不禁溼潤了,相比自己大哥家送的一小籃子的青菜,高山大哥可真是夠意思。有這麼一個好兄弟,大哥一家和爹孃帶給他的心寒,總算淡去了不少。

日子過得很快,轉眼一個月就過去了。

在麥香的提議下,梁高山和常氏又去了一趟集市,買了三百隻小雞回來。

華氏卻有點擔心:“養這麼多的雞,到時候能賣掉麼?就是能賣掉,能賣出好價錢麼?”

麥香很肯定的點頭:“肯定能行,只賣去好運來,就可以把雞都賣出去!而且,價錢肯定不會低!”

華氏依然很擔心,女兒才八歲,她雖然很聰慧,但是畢竟她的年齡擺在這裡,她說的話哪裡能都作準啊。

然而,事實證明,華氏的擔心,那是多餘的。

三個月之後,最早買下的那三百隻小雞,除去五十多隻母雞,其餘的雞都被好運來分批高價收購了去。好運來在碧水江地區,一共有五個分店,麥香家的雞還是供不應求。

梁掌櫃還特意對麥香道:“可以多養一些雞,無論有多少,好運來都可以買下。”二百多隻雞,這個量確實太少了,單單清河縣這個總店,一天就可以消耗三十多隻雞。

華氏終於徹底安心了。

梁高山高興得合不攏嘴,又帶上常氏和麥香,再次去了集市上,又買了三百隻小雞。此後,每隔一個月,他都會去買上三百隻小雞。

村裡有人眼紅,也買了荒地,圈了大院子大量養雞。不過,雞卻老是發雞瘟,搞得血本無歸。

茯苓好奇的問:“娘,俺家的雞為啥不發雞瘟?”

常氏聽了,就忍不住笑了:“這是因為俺家有你大姐這個福星啊,她在山上種了很多藥草,又定時在給雞吃的蚯蚓裡拌入藥草。雞圈也打掃得很乾淨,而且俺們家的雞是養在山上,跟村裡的雞隔絕了。”

用蚯蚓餵雞,自然不是整條的喂,而是把蚯蚓切成碎的,裝在餵雞的食槽裡。這個時候,就可以在蚯蚓裡拌入切碎的青菜和藥草。

華氏交代女兒:“茯苓、甘草,你們不要說出去,這是俺家養雞的秘訣。要是別人問你們,你們就說不知道。”

茯苓和甘草使勁點頭。

日子過得很快,轉眼就到了年底。

麥香家的山上,多了三隻牛犢子,五隻小羊羔。而且,之前買的牛犢子和羊羔,都長大了。好運來的梁掌櫃親自來了一趟,挑選了十五隻羊,並且還主動給了很不錯的價錢。

臨走之前,梁掌櫃還很是遺憾的道:“你家的牛也不錯,可惜的是,牛不能隨便屠宰。”

這個時代的牛,作為最重要的耕田工具,是不允許隨便屠宰的。也只有皇族之人,還有勳貴世家,才可以吃上牛肉。麥香家養牛,是打算賣給地主或者農民作為耕牛的,而不是賣給酒樓飯館宰殺。

十五隻羊,一共賣了七十五兩的銀子。這算是一筆很大的收入,要知道一個普通的農家,就算是有幾畝良田,加上家裡的豬和雞鴨,一年到頭也就最多五六兩的收入。

常氏非常開心,不住口的讚揚麥香:“麥香這孩子,就俺們家的個星啊,照這樣下去,日後供半夏考進士都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