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席,先上冷盤。

香腸拼盤、涼拌牛肉、什錦罐頭、炸香芋地瓜丸、軟炸肉、白菜海米拌海蜇。

這裡面需要楚辭出力的只有涼拌牛肉和白菜海米拌海蜇。

而且也只是最簡單的調味,牛肉是提前煮好的,海蜇也是提前發的,但味道卻一點也不馬虎。

翠綠的香菜,潔白的蔥絲,搭配褐色的牛肉片,紅亮的辣油,活脫脫的一場大戲。

白菜海米拌海蜇,講究的就是一個清脆鮮亮。白菜的脆,海米的鮮,海蜇又脆又鮮!一番搭配,鹹鮮爽口,讓人食指大動,胃口大開!

眾人早已經迫不及待,七手八腳的大吃起來。

農村大席習慣分桌,老人一輩坐在一起,喜歡喝酒的年輕人和中年人坐在一起,老婆婆領著孫子坐在一起,不喝酒的年輕人數量較少,和其他桌摻乎摻乎擠在一起。

要說哪一桌搶的最兇,還得數老婆婆這桌。

那菜一上場就必須緊盯著!

有時候拿筷子牽都來不及,乾脆直接上手。

老婆婆抓一手,大孫子再抓一手。

到手之後先放在碗裡,慢慢吃,眼睛盯著去搶下一盤菜。

端菜的人稍有尷尬,這上的趕不上吃得快,不知道的還以為我偷懶了呢!

但他們也很快釋懷了,因為熱菜上場了!

“第七道菜!紅燒肘子!”

完整的虎皮豬肘將盤子佔得滿滿登登,楚辭在澆上燉肉原湯勾的芡,油光鋥亮,香氣撲鼻!

肘子來了!

這屬於傳統硬菜,必須要整個端上,才顯得實惠。

肘子上場,眾位賓客齊伸手。

吃肘子,先叨皮!

豬肘的皮先經過高溫油炸,表皮都炸皺了,這才能變得軟爛吸味,不僅又香又糯,還吸足了肉湯的精華味道,一口下去,全是滿足感。

肉皮後面的肥肉只留其型,一抿即化,順著嗓子眼自己吐露進肚子,讓人恨不得把舌頭都一起嚥下去。

但是還不能咽,因為還有瘦肉要吃。

肘子裡的瘦肉非常容易燉柴,不香還塞牙。

但楚辭有系統傍身,怎麼會出現這種失誤?

這肘子裡的瘦肉也柔嫩入味,越嚼越香。

楚辭只需要這一道紅燒豬肘,就足夠受到全場所有人的讚賞!

“這是啥玩意兒啊,這也太好吃了吧~”

“這肉皮我能吃一輩子!”

“這還是肥肉嗎?這都燉成魚腦了!太香了吧!”

“楚辭牛逼啊!以後我每次結婚都找你!”

楚辭:“......”

“第八道菜,菠蘿咕咾肉!”

這道菜其實是粵菜,不屬於東北菜,但在東北的地位和鍋包肉類似,屬於女士菜。

至於為什麼沒有鍋包肉,那是因為鍋包肉和溜肉段撞型了。

飯桌上要是有女士和小孩,點一個肯定不犯毛病。

講究的就是一個酸甜開胃,越是越想吃!

紅潤的水晶殼包裹著細嫩的肉段,在菠蘿的襯托下更顯得嬌羞可人,但它那酸香的氣味好似欲拒還迎,引誘著食客吃上一筷子,再一筷子。

見到這道菜,小孩子們歡呼雀躍。

喜好酸甜口的人也暗中嚥下了口水。

菜一上桌,又是熟悉的眾人齊上陣。

小孩子吃過之後,眉眼彎彎,笑得像花一樣。

奶奶就在旁邊取笑。

“你個小饞貓,一吃到好東西就開心了!”

小孫子搖晃著腦袋,牽起一塊肉段,放在奶奶的嘴裡。

“奶奶你也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