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皇帝“昇仙”已經數月,天氣也從初夏邁入了微寒的深秋。

大漢宣室殿。

沒有人的皇帝寶座空蕩蕩高立在上,文武大臣分左右垂手而立。

雖然人群紛立,但是殿內眾人卻是鴉雀無聲。

“太皇太后到。”禮官一聲唱,打破了死一樣的沉寂。

王政君在內官的攙扶下,顫巍巍坐到久違的屏風之後。

“擇立新君之事,眾卿考量的如何了?”

王政君聲音微弱沙啞,透著一股乾澀衰老之氣。

一連串的事情已經把這個堅強老婦人的心氣磨得差不多了。

王政君的形容樣貌愈發蒼老,若不是另立新君的大事,她也不願再登朝堂。

“稟太皇太后,先帝數月前昇仙後,聖元皇帝一枝已無所傳。”大鴻臚出班奏道。

王政君微微動容,劉箕子這一去,夫君一脈竟然斷絕。

“先聖宣帝曾孫輩還有何人?”王政君沉默了片刻,又開口沉聲問道。

大漢天下的擔子,讓這個快要燈枯油盡的老婦人不得不拼上最後一絲心力。

“回太皇太后,先聖宣帝曾孫輩有爵者現有五十三人。其中封王者五人、封列侯者四十八人。”

“其中可有能勝任者?”

聽完王政君的發問,大鴻臚沒有著急回話,而是微微轉頭側目瞄了一眼王莽。

這五十三人都已成年,王莽當然不想讓他們繼位再給自己添堵。這事大鴻臚早已得到王莽的暗示,現在他只好暫時沉默不語。

王莽緩步出班,躬身行禮後道:

“回稟太皇太后,先聖宣帝曾孫輩諸王侯和昇仙的先帝為同輩。

漢例尚未有兄弟相繼之統,臣認為,新帝當從先聖宣帝玄孫輩中挑選。”

王政君透過屏風掃了王莽一眼,本來這立新帝一事就是王莽數次找她懇請現在才著手進行的。

王莽此話一出,以王政君的城府怎能猜不出他已有主意。

“大司馬可有合意人選?”王政君語氣有些冷淡。

她本來是一心要等著劉箕子,真的不想再換一個皇家子來繼位。

“如此大事,臣不敢獨專。光祿大夫劉歆善卜卦,此事之前臣已專託其起卦,想必是已有結果。”王莽說著回頭看看劉歆。

劉歆雖然偷偷摸摸投劉箕當了“叛徒”,但是明面上依然還是王莽的人。

再說現在小皇帝也不知道哪裡去了,是不是還活著都不一定,王莽的話他豈敢不聽?

“稟太皇太后,稟大司馬。”劉歆趨步出班:“經臣推算,現有廣戚侯劉顯之子劉子嬰卜像最佳。”

“劉子嬰?沛郡廣戚侯家。劉子嬰現在是何歲數?”王政君嘴裡唸叨著,劉家後代王侯頗多,這子嬰她還真沒有印象。

“回稟太皇太后,劉子嬰現年、現年兩歲有餘……”

劉歆有點心虛。

“嗯。”王政君哼了一聲,又道:“如此,迎劉子嬰入京。先封太子,繼位稱帝之事不必操之過急。”

“喏。”

王政君想著先把劉子嬰立為太子,如果劉箕子回來,這太子自然廢了讓他自回封地可也。反正是兩歲的娃娃,也不會有麻煩。

太皇太后讓劉子嬰先當太子的懿旨正好也下到了王莽的心坎裡。

他只要有個人來填補天子空缺,來沖淡劉箕子留下的影響。讓劉子嬰做皇太子,以後直接不讓他登基就好,也省得廢帝了。

大事已定,王政君懶得再參與剩下的政務,提前起駕回了永壽殿。

王莽和大鴻臚商定迎立事宜,散朝後便將此事昭告於天下。

太平峪,保萬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