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慮愁惱,其耗烈也,如漏鼎中之烈"。人的思慮煩惱和逐色逐欲會消耗先天精力,其中以男女情慾消耗最大。在《道言淺近說》中,積精累氣為三候之首,排在開關展竅之前。在築基階段,開源補回精氣神三寶,節流減少耗散,是第一要務。
然而,對峙情慾問題,如同大禹治水,不能僅僅靠堵。一味地壓抑本性,只會導致更大的反彈和氾濫。我們需要遵循自然規律,運用系統的方法,由淺入深逐步轉化。
在築基階段,情慾的轉化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初階清心寡慾、外息諸緣,減少耗散。中階煉養內三寶,收攝穩固。高階升起內在喜樂,昇華轉化。
三個階段的功夫,步步為營,穩步前進。隨著功夫的精進,煩惱和情慾會逐步由多變少,再由少變無。慾望猶如洪水,堵塞只會導致決堤水漫。如果開闢一條新渠,把水引走,不僅能安定水患,還能變害為利,為己所用。接下來,我們將逐一講解這三個階段。
一、外息諸緣
對待情慾問題,下手之初,當以清心寡慾,收回心神,減少外在感官刺激為主。《道德經》雲:"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感官刺激會激發和強化我們的內在慾望。在築基初期,應該遠離聲色犬馬以及慾望重的人群,遠離情色畫面和靡靡之音。多去接觸自然,多看看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這些能夠激發我們的浩然之氣。
飲食上當以清淡為主,忌油甘厚膩和洋蔥、韭菜等刺激性食物,這些會導致情志亢奮,氣血翻騰。作息時間要規律,不熬夜,少刷手機。減少外三寶的耗散,精氣神自然漸漸充足。除了減少外部環境的負面刺激,生活也要學會做減法,梳理自己的需求和慾望,由繁返簡。
透過這些措施,可以初步調理我們紊亂的氣機,澄清心地。我們的慾望會逐漸由多變少,精氣神則越來越足。在這個階段,情慾需求不能靠憋。起心動念,即已落於後天,手揉指按也無濟於事,要合理的釋放。情慾的轉化非一朝一夕,需要立足長遠,循序漸進。
二、內煉固攝
在第一階段,透過清心寡慾,常閉外三寶,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慾望,初步補充精氣神,是情慾轉化的基礎。第二階段,我們需要透過外練筋骨、調和臟腑、煉氣行氣等功夫,鍛鍊身體,疏通淤堵,彌補虧虛,充盈氣血。
人的氣血越足,越沉得住氣;反之,氣血越虛,則收攝不住,且容易煩躁。如果氣血充盈、心腎相交水火既濟,那麼身體就會健康平衡。身體舒適、心情愉悅,人的各類煩惱和情慾會自然減少。所謂精滿不思淫,就是這個道理。
精氣越足,各類慾望反而越少。當精氣神不足,萎靡睏乏時,只想躺在床上刷手機,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而當精氣神充足,朝氣蓬勃時,就會想出去運動,想迎接挑戰。
由此可見,情慾多的根本原因還是精氣神不足,收攝能力不夠。在這個階段,透過各類動功和靜功相結合,調和內外,打通氣脈。
從"戒色"這個詞出發,必然導致失敗的結局。因為這個詞本身隱含著錯誤的認知和錯誤的方法。
"戒色"一詞,隱含著這樣的意義:情慾是一種負面且有害的東西,需要去除,而去除的方法就是壓抑,就是打壓。這樣的認知和方法,必然導致失敗。
首先要正確理解"色"的本質。精神分析認為,人的一切慾望:飲食男女、社交親情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力量在主導,稱之為"欲力"。"欲力"本身是中性的,沒有好壞之分。
"欲力"是一種可以在情感、愛戀、性慾以及理智中得以表現的連續的生命衝動,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