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調息,調息是道家修行中的重要功夫,是凝神和入靜的基礎。一呼一吸為一息,調息即是調呼吸。從表面看,調息是在呼吸上用功,實際是透過呼吸來調和神與氣,協調身與心。調息有多種方法,如數息法、聽息法、觀息法等。方法雖多,但無外乎都以心息相依為歸宿。
調息的功夫講究細長深勻。細者,有息出入而自不覺。長者,息出息入緩徐而長,一時一息亦不為久。深者,息息歸臍息息及踵。勻者,自初息以至末息,勻稱平和以達中和之境。除了以上"細長深勻"四字訣,調息又以腹式呼吸的形成,為功夫精進的效驗。
需要注意的是,細長深勻和腹式呼吸是最終結果而非入手的方法。不能顛倒因果,本末倒置。調息不是簡單地控制呼吸,而是在自然呼吸的基礎上,透過正確的用功方法,慢慢形成的。
有幾種常見的錯誤方法,如用力吸氣憋氣來使呼吸深慢,或透過吸肚子鼓肚子來練習腹式呼吸。這樣不僅難以練出真功夫,反而很容易上火。調息非是控制和干擾呼吸。呼吸的細長深勻,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乃至囊禽呼吸是在正確方法的前提下,長期用功自然形成的。例如,長期跑步的人心跳比普通人會慢,因為跑增強了心肺功能。用功方法是跑步鍛鍊,而不是意念控制心跳。如果每天想著用控制心跳,這樣不僅達不到效果,還會練出問題。調息也是如此。
呼吸的節奏實際上是情緒和身心狀態的反應。當我們處於緊張或恐懼狀態下時,我們會不自主地屏住呼吸;當危機過去,從緊張到鬆懈時,我們會不自主地長吁一口氣。情緒低落時,我們會唉聲嘆氣等等。
調息是在協調內在狀態,協調身心關係。我們難以入靜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後天識神造作,妄加控制和干擾,致使身心不調,神氣不合。調息就是透過呼吸間接影響和調和神與氣。
調息第一步是要去掉控制和束縛,讓身體和呼吸回歸自然狀態。在自然呼吸的狀態下,我們的心神只需知而不守,安住在呼吸上,不加任何干擾,隨著呼吸自然起伏。配合數真成隨身的功夫先以心依息繼而息依心,最後心息相依。心息相依的過程即是身與心、神與氣逐步相合的過程。數息日久,雜念自然越來越少,呼吸也會變得越來越細長深勻,一切效驗會自然發生。
調息時,注心在息,息息綿綿,若存若亡,若有若無,則息自虛凝,而心息自住。任運相依,而怡然寂照,最後而至身心俱泯,內外兩忘,便自得定境。”江楓指導熊小溪道。
“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譯】太上老君說:"禍福沒有一定的門徑,都是人們自己所感召來的。"善與惡的報應,就像是影子緊跟著形體一樣,永遠都不會分離。
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算盡則死。
【譯】所以天地有主管人間過惡的神明,依照人們所犯的輕重,來削減他們的壽命。壽算被減除之後,就會變得貧窮家破,經常遭遇憂愁災難。人人都厭惡他。刑罰和災禍都隨之而來。吉祥與喜慶都避開他。惡煞兇星也會降災給他。壽算減完之後就會死去。
又有三臺北斗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必定會成功,神仙的境界可以有達成的希望。想要求證天仙的人,應當積集一千三百件善事;想要求證地仙的人,應當積集三百件善事。
苟或非義而動,背理而行;以惡為能,忍作殘害;陰賊良善,暗侮君親;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誰諸無識,謗諸同學;虛誣詐偽,攻訐宗親;剛強不仁,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