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別人都是你另外的樣子,你的側面,所以,歡喜別人就是歡喜自己,憎恨別人就是憎恨自己。
他們都是一面面鏡子,你從鏡子裡面看到了你的一個個缺點,就及時改正過來。要萬分感謝鏡子的呈現,才讓你看到了全方位的自己,而不是看到鏡子呈現出了你的缺點,就對著鏡子大發雷霆,惱羞成怒。
這就是修行的意義無時無刻不在修正我們的念頭和行為,越是你親近的人,越能為你創造金剛道場,大部分的大苦大難,恰恰是最親近的人賜予的,而重要的是一定要知道這是讓你醒來的禮物,而不是災難。
修真隨真我,隨己性。在這一路上,很多人都會懈怠,甚至明知修真,如果大環境不改變的情況下,仍然大部分人會蹉跎一生,選擇問題罷了,沒有對錯。選擇凡,平安一生,快快樂樂,幸福快樂。選擇仙,充滿變數,皆是人生,但是人生和人生是不同的,長短不同,精彩程度不同。
在 科學主導的世界,另外一個文明逐漸隱退。夏朝之後靈氣枯竭,不能提供足夠的靈氣給修士修煉,所以現代社會只能主攻科技文明,修仙練氣已經成為"傳說",隱於俗世。或許靈氣復甦地球將重回修仙為主的世界。
修煉不是說有道心就一定有的,它是有階段,有層次,有境界的,是一步一步不斷的往上走的,只有不斷往上走才能越接近本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生靈活著就會不斷的增加認知,然而沒有力量、沒有途徑,增加的認知會有瓶頸,終其一生,認知再多也只是凡人,這是層次問題。所以要修煉,我所言的修煉不是什麼單純的去煉心,方式不對,因為還沒有凝出自己的道,壽命就枯竭了。
人生有"三重竟界",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般發生在少年時期,那個時候覺得一切都是真的;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一般在中青年時期,你會發現人性的可怕與涼薄,會覺得世間哪有真情在,所有的一切都是假的,都只是利益關係罷了;第三重竟界"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到了第三重境界,你已經不會在乎是真是假了,真假不那麼重要,而是學會超脫世俗,以自我為中心,在不同的人面前演好自己的每個角色,並享受每個角色帶給你的快樂,這叫"雖在其中,自得其樂"。
每人就像電腦裡的遊戲中的一個角色,只有你自己是主角,其他人都是你通關的配角罷了,你需要做的是跳出遊戲角色本身,以電腦外程式開發者的視角來看待你自己,思考如何通關,這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格局"。你需要了解通關機制﹣﹣人性,這是基本規則,掌握了基本規則,按照基本規則做事,才能活的"自在"。
修真修煉?
通常會有人說修道,修真,修行,修煉之類的詞彙,在大多數人眼裡它們指的其實是同一種活動,這幾個詞已經混淆的不用去細究了,我只是把這幾個詞各自的意思寫了一點出來,有興趣深究的可以順便看一看。而我通常會把修煉叫做修煉,把正兒八經走上修仙進化之途的叫做修真。
而上圖所列的某些活動正常來說,算不上我所言的修煉,為了方便 對其有一個瞭解,才拿出來能做一個對比,畢竟有些東西發展到現在,只能說是分支的分支的分支,但畢竟搭了個邊。
首先說說氣功這個東西,氣功這個詞語是近代被廣泛運用的,可能有些人認為氣功在古時候被稱為導引按蹺靜坐之類的偏向中醫的範疇,但這個詞發展到現在已經算是一個統稱了,所有與氣有關的功夫,都可以算是氣功的一個範疇,當然我說的氣不是氣態的氧氣氫氣之類的,而是介於虛實之間的一種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