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美術教育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課,是學生從事幼教工作必須掌握的專業技能。幼兒美術活動是透過美術課來完成的。美術課以直觀、形象

學前美術教育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課,是學生從事幼教工作必須掌握的專業技能。本文在指出學前美術教學重要性的同時也對現有高職學前美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客觀分析,試圖從傳統美術教學觀念中解脫束縛並且有針對性地探索適用於當前教學改革的新方法,力求為提高學前美術課程的教學質量作出有價值的貢獻。

關鍵詞: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育;教學改革

一、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

幼兒美術活動是透過美術課來完成的。美術課以直觀、形象進行教學,這對學前兒童智力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因為人的智力主要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和想象力。人的智力是透過觀察記憶、思考、判斷、試驗和操作等等,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中表現出來的。美術能培養學前兒童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等學習遷移能力。由此得知美術是幼兒教育活動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所以,在學前教育專業中要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的專業優勢,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美術教學能力。學前美術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繪畫、手工(泥工、紙工、自制玩具)美術欣賞等。其中繪畫是基本內容,兒童畫是學前兒童最喜歡的畫種。既然這樣,在教學中就應加強這方面的教學,使學生早日掌握這門技能。在兒童畫教學中,先學簡筆畫,再學兒童畫,後學最高的卡通(動畫),這樣的過程走過來,學生非常感興趣,使教學效果也產生了質的飛躍。透過定期舉辦兒童畫、動漫畫、創意畫、現場兒童畫、卡通大賽,學生們大顯伸手,大大調動了學前教育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自身的繪畫能力。鼓勵學生根據學前兒童年齡段不同的發展特徵,自編自繪兒童畫教學掛圖。利用現代技術自編幼兒美術教學教材,從多方位、多角度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教與學的能力。

二、重視審美情趣的感染

審美就是對於美的欣賞。人們對現實生活中美的事物和藝術作品的欣賞,都是一種審美活動。審美活動,審美過程就是感受美,發現美的過程,感受到美,進而調動起自己美好的情感。如果美術教師沒有處理好有形和無形的辯證關係,而僅僅向學生呈現了一些美的圖形,美的色彩,只對美的景物進行欣賞,而沒有去挖掘它的內在,忘記了從美的根源去激發學生心靈的感受,那麼很明顯,這樣的審美教育是失敗的。那應該如何去做?欣賞美術作品是一個途徑,因為美術作品能對人產生情緒感化的作用。在教學“特殊製作技法”這課時,讓學生用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東西來畫線條,比方說梳子,棉線,鐵絲、樹葉,吸管,紙條,竹片等等,讓他們感受到不是隻有用筆才能畫出美麗的線條,生活中原來有很多東西都能畫出美妙的線條。再如,要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她們愛美的情操,還可以透過參觀,作品欣賞,寫生和臨摹優秀作品等多種形式來進行教學。讓學生感知,領會生活中的一切,從心靈深處去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從而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

三、加強多元技能的教育

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課程”內容應該是多元化的,從理論知識到技能要求都應力求做到既要全面又有創新。它要突出美術教育的時代特徵,拋棄舊有的傳統的教育觀念和形式。其教學理念、培養目標都是建立在尊重社會和個人需要的基礎之上。因為作為幼兒的人生啟蒙者,作為人類文化的傳遞者,幼兒教師應具備較高的文化修養,這是幼兒教師從事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今後學習與發展的根基。要保護幼兒探索和求知慾望,培養孩子對科學文化的濃厚興趣,教師必須擁有廣博的知識和較高的科學、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