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個多月的考慮啊,乾隆皇帝終於下定決心進攻緬甸。這一切啊,都是因為楊應琚那三封奏摺給蠱惑的。你說這皇帝老兒是不是有點草率啊?
那楊應琚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他真的是乾隆皇帝稱讚的“老成歷練”的“公忠體國大臣”嗎?還是說他是那種言行不一、巧言惑眾的偽君子呢?他這麼熱衷於進攻緬甸,到底是為了國家著想、永靖邊陲呢,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呢?這一切啊,歷史都給出了答案。原來啊,楊應琚就是個貪功求爵、製造事端、最後兵敗身亡的可恥之徒。所以啊,我們可不能被他的花言巧語給騙了,得睜大眼睛看清楚他的真面目啊!
楊應琚這哥們兒,出身可真不一般。他可是咱們漢軍正白旗的大佬,老爹文乾還當過廣東巡撫呢!這楊應琚從小就聰明絕頂,運氣還特別好,碰上了乾隆帝信賴的大臣黃廷桂的推薦。這黃廷桂可是個人物,眼光獨到,一眼就看出了楊應琚的才華,覺得他處理事情挺靠譜,挺合皇帝的心意。就這樣,楊應琚很快就被提拔為兩廣總督,後來又轉任閩浙總督、陝甘總督。乾隆帝可是對他讚賞有加,說他“久任封疆,歷練有素”。
這楊應琚也是心氣兒高,一聽說要調他去雲貴總督,辦理緬甸事務,他立馬就動身前往昆明。三月初,他到了昆明,然後馬不停蹄地趕到普洱。結果呢,他一到普洱就碰上了“瘴癧大作”,緬人也紛紛撤退。這時候,清軍的雄鎮總兵華封趁機佔領了孟艮城。可惜啊,城裡已經空無一人,連糧食都燒燬了。普洱總兵劉德成則佔領了整欠。車裡等內地土司也都歸順了清朝。這楊應琚可高興了,趕緊派官員去孟艮、整欠等土司,忙著“正經界、集流亡、厘戶口、定賦稅”。他還讓召丙住在孟良、叭先捧住在整欠,都給他們授了個三品指揮使的官銜,讓他們管理土務。
乾隆帝一聽說這事兒,心裡樂開了花,立馬下令豁免了普藤、猛旺、整董、猛烏、烏得、車裡、六困、倚邦、易武、猛臘、猛遮、猛籠、猛住這十三個土司地方的稅收,還把他們欠的債也一併免了,這可是大大的恩惠啊!
不過啊,這楊應琚要是有點自知之明,對緬甸國情有點了解的話,就應該抓住這個好時機,好好鞏固邊防,然後撤兵回邊境,跟緬甸保持和平友好的關係。可惜啊,他被勝利衝昏了頭腦,聽信了一些屬下的慫恿,錯誤地認為緬甸人好對付得很,就頭腦發熱地想要建功立業。結果呢,他這一舉動不僅害了國家,害了老百姓,也害了自己。真是利令智昏啊!
這楊應琚在普洱安定下來後,回到了省城昆明。他開始召集文武官員,還有那些熟悉外國情況的人,大家齊聚一堂,商量下一步的計劃。
這時候,有個叫趙宏榜的騰越副將,這哥們兒可是個人物。他老家是湖北的,年輕的時候在波龍廠當過廠丁,對緬甸那邊的事兒可是門兒清。他心想這可是立功的好機會啊,就第一個跳出來說:“木邦、蠻暮那些土司都願意歸順咱們,緬甸的王現在孤立無援,我看咱們有機會一口氣拿下他們!”
趙宏榜這麼一說,楊應琚開始還覺得挺有道理,但後來一想,自己已經是個一品大員,年紀也七十多了,何必為了這種功名去冒險呢?於是他就拒絕了趙宏榜的提議,說:“我官做到這一品,年紀也一大把了,還要啥?犯不著為了貪這點功勞去惹邊疆的事端。”
可這趙宏榜真是個執著的人,他覺得有機可乘,就竭力勸說楊應琚出兵攻打緬甸。一開始楊應琚還挺清醒,後來也不知道是被趙宏榜說動了還是怎麼的,竟然相信了他的話。於是他就下令讓道、鎮、府、州的官員都來商量這事兒。
那些官員們一聽,紛紛表示反對。迤西道陳作梅、永順鎮總兵烏爾登額、永昌知府陳大呂這些人,都覺得敵人勢力太大,咱們現在開邊境的爭端不合適。尤其是那個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