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貌的微笑與村民們閒聊,他態度拿捏得當,既不會讓人覺得過於冷淡,也不會顯得太過熱情,與平日在她面前的吊兒郎當大相徑庭。

易然收回目光,暗想,這人倒挺會變臉的。

聊了沒多久,就見易奶奶打發人來說飯菜已做好,可以開飯了。於是眾人全都移步至易四叔家,與剛從後山回來的曾達明等人,一起熱熱鬧鬧地吃起飯來。

就這樣謝知松一行人在河溪村待了半日,下午一點左右便如來時一樣浩浩蕩蕩地離開了,易爺爺、易爸及易四叔等村民站在村口目送他們離去,直到徹底看不見他們後才激動地返回村裡。

一路上,他們熱火朝天地討論該種哪些蔬菜,秋白菜、蘿蔔、馬鈴薯等,這些都可以種。尤其是大白菜,價錢高還容易成活,只需要2個多月就可以成熟收穫。蘿蔔要久一點,大概需要百來天左右,所以還是種白菜好一些。

“但蘿蔔收購價格比白菜還要高,比白菜多兩塊錢。”易四叔在旁邊插嘴道。

對啊!村民恍然。

不管了,白菜和蘿蔔都要種!

蔬菜生長需要很多水分,河溪村的土地遠離水源,若是在上面種植蔬菜,需要到非常遠的地方去挑水澆灌,需要費很大的氣力,一旦水分跟不上就影響收成,所以最適合種植蔬菜的土地就是水渠遍佈的農田。

在種植蔬菜方面,雖然土地不如水田有優勢,但村民們也沒打算放棄這塊地方,畢竟畢竟種植蔬菜的面積越廣,收穫的蔬菜就越多,他們能掙的錢也越多。

有心急的村民回到家後立即一邊扛著農具一邊牽著老牛去自家水田裡,開始犁地除草。早一刻播種,便能快一些收穫,趕在年前賣出去,錢袋子鼓起來才能過好年。

更有精明的村民則挨個打電話給在外地打工的同村,說要租用他們家的田地,他會按市價給租金。

他心裡噼裡啪啦地打著算盤,租別人的田地,在加上自家的,起碼能有六七畝,反正面積要越多越好。

只可惜他的算盤落了空。

有人來村裡收購農作物的訊息早就透過微信群傳開了,謝知松一行人剛走,合同上的內容就被其中的一個村民拍照傳到了群裡,雖然圖片很模糊,但不影響人辨認紙上清清楚楚標明的收購價格。

一時間,幾乎所有村民都炸開鍋了。

群裡幾乎每秒都有村民發新的語音出來,短短一分鐘就刷屏了999 條未讀資訊,一直有人在群裡不停地問‘這是真的麼?’,更多的人直接在群裡艾特村委,發語音隔空朝易爺爺喊話‘易叔快出來,說說這是咋回事?’。

易爺爺戴著老花鏡,低頭不甚熟練地在聊天框裡打字,足足打了三分鐘,才費勁吧啦的把‘合同是真的,你們不要把上面的內容外傳’這一行字發出去。

這條資訊剛一發出去,頃刻間就被村民們發出的無數條語音淹沒了,轉眼不見蹤影。

易爺爺:“……”

別人還在群裡心急火燎地問這件事的真假,田大東的媽——田嬸早已隨著來l市人民醫院探病易媽、易三嬸、易四嬸等人一起坐上奧迪車,啟程回村了。

她家裡有一畝七分的水田,還有三畝土地,只要將這些土地全部種上蔬菜,大東的醫藥費、娃們的學費就有著落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