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朝廷對於江南之事尚未有定論,對於邊疆將士的糧餉,則是互相推諉,亦是需要很長的時間拉鋸方可解決,
而年關將近,朝中大事小情皆是壓下,等待年後處理,只是苦了邊關的將士,
在寒冬之中,缺衣少食,不得不進入山林之中,與野獸搏鬥,獲取食物,邊疆將士未死在與北狄的戰鬥中,卻死於野獸之手,凍傷凍斃者甚多,
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朝堂看不見邊疆將士死活,邊疆將士皆有怨言,長此以往下去,這大寧邊關,能否守得住北狄的衝擊,也是個未知數,
更兼有志者無能為力,大寧九年就這樣在朝堂之中看似祥和,實則暗潮湧動中悄然度過。
李逸參與朝政,對於邊關之事時有擔憂,說與楊霖時,楊霖無權決策,只能把邊關的危害上奏朝廷,
但以江林黨韓愈門閥士族的黃瀚為首的朝中掌權派,皆以朝廷剿滅江南,戶部已無糧無銀為藉口推脫,
待楊霖再次說捐出俸祿之時,朝中皆沉默不語,只因江南平叛,朝中官員捐錢捐糧,但戰後官員,利益皆被江林黨與門閥士族瓜分,而江林黨與門閥之間,鬥爭加劇,更加不願捐出錢糧。
氣的楊霖也是無可奈何,李逸只好勸楊霖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如今只能是靜觀事態發展,
遇到問題後再著手解決,楊霖亦是知曉此中關節,只是無奈的長嘆,
若不是楊紫彤與李逸的婚事將近,有了些喜氣,只怕楊霖還是會像江南叛亂之時一般,
憂心朝政,每日上奏。若如此做,惹得韓黃二人煩躁,又要對楊霖來個明升暗降,或者逐出朝堂。
臨近李逸大婚之日,在李福與蘇全的安排佈置下,李逸府上已是一副喜氣的模樣,府中的房舍皆貼滿了喜子,府門兩側也是高掛著貼著喜子的紅燈籠。
一應所需有崔平金錢開道,進展的格外順利,沒幾日便已全部準備妥當,只等婚期到來,
待字閨中的楊紫彤,在定下婚事之後,便時常每日裡面帶笑容的出神,
有楊霖與李逸的關係在,雖說不能彼此見面,但也對李逸的近況頗為了解,
只是越是臨近婚期,楊紫彤越發緊張,
若不是楊夫人每日規勸一二,楊紫彤每日裡魂不守舍,
舉足無措的處處添亂,這很難讓人想象,這便是京中第一才女。
楊府此時亦是一幅張燈結綵的景象,由於楊霖夫婦與楊紫彤從不苛責下人,下人亦是面帶喜色,各自準備各自的事宜,
楊夫人在府中手把手的教著楊紫彤繡著嫁衣,楊紫彤一臉幸福的模樣,
在楊夫人的指點下,一針一線很是認真的縫製嫁衣,
楊夫人則是滿臉慈愛的看著楊紫彤,為楊紫彤能找到如意郎君由衷感到欣慰。
很快時日便來到了大寧嘉寧十年二月初二,寓意為龍抬頭,乃大吉之日,宜嫁娶,萬事皆順之意,大清早,李逸便被李福叫起來,由專人為李逸更衣打扮,天剛放亮之時,李逸便騎著馬,帶著迎親隊伍前往楊府,由於李逸府上與楊府較近,是以先是繞著皇城一週後,再前往楊府,剛好是旭日初生之際,王舒、崔平、李鐵、高山、張力幾人,每人騎著馬跟在李逸後面,再後面則是抬轎與鼓樂隊之人,李福、蘇全則是留在府中籌備酒席事宜,
李逸身著大紅袍,臉頰兩側擦著紅色的脂粉,頭戴象徵著伯爵的頭冠,胸前掛著用紅色布匹編成的大紅色牡丹花,臉上始終掛著笑意,路過之地,逢人上前討喜,便由崔平發放喜錢,本來迎親隊伍人數並不多,但前來湊熱鬧的人群,跟在迎親隊伍後面,越聚越多,都想討個吉利,不多時,李逸來到楊府門前,楊霖府中門緊閉,迎人之時,需要在中門處賦詩一首,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