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出兵前一日,楊霖中軍大帳,眾人皆已在此聚集,等待楊霖出征的將令。
楊霖環視眾人,隨即問道:“近日商議俘虜安置,與出兵收復江南州府之事,以備後日出征,不知諸位可有良策?”
隨著楊霖話音落下,大帳之中,瞬間變得嘈雜,楊霖則沒有制止,老神在在的等著有人建言獻策。
李逸此時心中在籌劃如何處理俘虜之事,出兵之事,李逸已和楊霖出過謀劃。
嘈雜的聲音約一炷香的時間後,大帳中瞬間變得安靜,眾人都在心裡想好了自己的對策,現下則都是轉動頭顱,看有沒有人率先開口。
楊霖見場面已經安靜下來,便開口道“想來諸位業已想到良策,不知哪位先出謀劃策?”
韓明經過兩次自己優先發言,被鄭彥找到漏洞,嘲諷自己,此時學了個乖,按耐住自己的內心,不再優先出頭。
而鄭彥則是慣承了門閥士族的做派,明面上絕不先出頭,但暗地裡無所不為。
楊霖見無人發言,心中想到要為李逸言傳身教,御下之術在於平衡,門閥士族之人與江林黨不同,前者表面不爭,後者是事事都想爭先,但此時江林黨韓明也不先發言,想來是不想再讓門閥士族撿便宜,為了制衡兩派人,此次便先讓門閥士族發言
楊霖先是饒有深意的看了李逸一眼,李逸感受到楊霖的目光,便認真觀察此時大帳中的情況。
“既然諸位都已想好對策,又不好意思先發言,那本督便點鄭彥將軍,鄭彥將軍,兩番徵繳叛軍,皆是守營,想來腹中早已有良策!”
鄭彥暗啐了楊霖一聲“真是個老狐狸,楊霖這樣說,自己連推辭的話都不能說”
鄭彥面上裝作成竹在胸的模樣,起身出列道“既然都督知曉末將已想好對策並且,點了末將先發言,那末將便為諸位同僚拋磚引玉,若與諸位之對策有所出入,還請諸位同僚莫怪!”
說罷鄭彥對著眾人拱了拱手繼續說道“兩次徵繳叛軍,共俘虜叛軍6萬餘人,
這6萬餘人皆是青壯之輩,若是放歸,則又會返回叛軍,
對日後收復江南不利,以本將之見,這6萬人俘虜,
分別交給各世家接手,
這一來可解決俘虜糧草的消耗,
這二來,用俘虜進行屯田,也可為朝廷增加賦稅,
這三來,這批俘虜遠離江南,便斷了念想,不復叛亂!
此乃末將之策,還請都督,與諸位同僚指正。”
說罷便邁著自信的步伐回到自己的座位坐下。
鄭彥所出的策略,
看似絲毫沒有漏洞,
看似是在解決俘虜之事,
看似沒有指出由哪些世家接手,
但在知情人的眼中,鄭彥此舉,這些青壯俘虜,多數必將落在門閥士族手裡,
至於賦稅,門閥士族在朝中根基極深,
還不是自己想出多少便出多少,對世家大族來說,
人口多少向來是評定世家大小的標準,有了這批青壯加入,則世家的底蘊更加深厚。
這世間向來是弱肉強食,大的世家獲得大的收益,小的世家依附於大世家,吃些殘羹剩飯,但也足以維繫家族。
這知情人中的其一,便是江林黨的韓明,韓明怎會眼睜睜看著門閥士族得利。但韓明此次很是沉得住氣,依舊不是第一時間反駁。
楊霖見此點頭說道“不錯,鄭彥將軍所出的對策實乃良策,只是這畢竟是叛軍,若是直接分派給各家族,怕是對家族名聲有損,不知諸位將軍還有何建議!”
只見有一位將軍起身出列說道“都督,何必如此麻煩,既然這批俘虜難以解決,而我等又出征在即,